中共高層真要對台動武嗎?
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梅惠琳博士針對中共武力犯台議題,在《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7/8月號發表專文,指出現在美國在研究中共是否具備足夠軍事能力「武統」台灣時,必須考慮一個新的現實,那就是即便美國軍事介入,中共也有能力與意願對台灣進行武統。梅惠琳在文中強調,對美國而言,這是30年來華府在評估台海局勢時,首度必須認真考慮中共使用軍事手段在短時間內統一台灣之可能性。
梅惠琳是美國年輕學者中長期聚焦台海事務及中共軍事相關議題者,她對兩岸關係與台海情勢所提之觀點與建議,令人印象深刻。這次梅在外交事務期刊所發表之專文,對於美國要如何預防與制止中共軍事犯台之蠢動,分就軍事、政治與外交三個層面,提出甚為具體之建議。在軍事層面,梅指出美軍必須加強拒止解放軍入侵台灣之嚇阻力量,包括在關島、日本、菲律賓部署更多導彈發射器、無人攻擊機、射程更遠之反艦飛彈等,以及增加對區域內情監偵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在政治層面,梅認為美國必須讓中共清楚認知到倘若其以武力進犯台灣,將導致目前北京傾全國之力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此一中國夢之實現變得遙遙無期﹔在外交層面,梅強調若要成功在政治層面說服北京其侵略台灣的代價將是中國夢的破滅,美國必須結合各個盟國,共同承諾一旦北京以武力侵略台灣時,各國將對中共採取經濟、政治及軍事上之制裁。
梅文同時對中共可能採取武力犯台之行動內容、習近平傾向採取武統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等看法進行說明,但梅對此等問題之主張則須探究釐清。
武統、以武促統、遏制台獨
中共對台軍事行動戰略指導原則可概分為速戰速決、以戰逼和、圍而不攻三者,三者主要差異不在共軍作戰能力之強弱,而在追求的戰略目標不同。速戰速決是為「武統」,就是完全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以戰逼和是為「以武促統」,是以軍事作為實現和平統一之主要手段,但非直接以軍事手段實現統一﹔圍而不攻是為「遏制台獨」,是以軍事手段嚇阻台灣步向台獨,而非追求兩岸立即統一。
在此三類戰略指導原則下,共軍執行不同之對台軍事行動模式。倘若戰略指導原則是追求武統之速戰速決,共軍作戰模式即是一般耳熟能詳的「直取台北」、「首戰即決戰」、「飽和式攻擊」等。在此作戰模式下,多數台灣民眾相信在共軍侵台初期台灣就可能遭到解放軍大批導彈及遠程火箭之火海攻擊﹔若是北京採取以武促統之以戰逼和,共軍作戰模式就不是直攻台灣北部,可能是攻占特定外離島,製造台灣內部恐慌,再逼迫台灣政府與北京展開以兩岸統一為目標之政治談判。在此作戰模式下,遠至東沙島、太平島,近至澎湖,都有可能是共軍攻占的目標﹔若是北京採取以遏制台獨為主之圍而不攻,那麼共軍行動就不會直接以武力進犯台灣,而是以軍事行動壓縮台灣周邊海空域防禦縱深並削弱台灣所能獲取之外援為主。圍而不攻主要目的在遏制台獨而非實現立即統一,以軍事包圍行動對台灣政治領袖形成嚇阻,使其不敢作出直接逾越中共對台主權主張所劃設之紅線的決策。最低程度圍而不攻便是當前共軍機艦頻繁出沒台灣周邊海空域壓縮國軍海空防衛縱深之舉動,最強者則是對台實施封鎖。當共軍對台圍而不攻之強度升高成為封鎖時,依中共辯證式決策思維視之,其追求之戰略目標可能隨情勢變化而改變,封鎖亦可能隨著戰略目標改變而成為攻台軍事行動之前奏。
美軍以執行「自由航行」任務為名介入台海衝突
北京當局相信,對台軍事行動採取速戰速決或以戰逼和,都會遭致美國直接軍事介入,因為這兩項行動都會實質改變台海現狀,美國必須有所反應才能在亞太地區繼續扮演領導角色。但是北京認為美軍在共軍各類遠程打擊火力威脅下,不致直接派兵參與地面作戰,而是會用確保國際航行自由與安全名義,憑藉海空優勢控制宮古海峽及巴士海峽,阻止共軍機艦進入西太平洋對美軍執行反介入作戰,並壓縮共軍對台軍事行動侷限在台灣本島西部灘岸,這是國軍反制共軍犯台之防衛作戰力量最強的場域,這也是美方不斷協助國軍強化自我防衛作戰能力之主要考量。另外美國確保國際航行自由與安全之訴求,也能夠說服區域內其它國家採取一致行動,派遣海空兵力參與以美國為首之「自由航行」任務,對中共武力犯台形成多國聯合軍事反制之壓力。
近期以來,在美國積極倡議下,G7峰會、美歐盟峰會、美日峰會、美韓峰會、日澳2+2會談等重要國際場合,皆發表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顯示台海和平穩定為各國關切之共同利益。若中共對台灣採取軍事侵犯行動,各國可能呼應美國「自由航行」任務之號召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區域內航行自由與航運安全。
中美爭奪宮古海峽巴士海峽控制權
因此共軍相信一旦對台發起速戰速決或以戰逼和之軍事行動,成敗關鍵將會是中美兩軍爭奪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之控制權。共軍若能藉由海空聯合作戰及岸基遠程打擊火力支援下成功奪控此二海峽,對台軍事行動便操勝算﹔倘若此二海峽被美軍掌握,那麼就會如同梅文所言,共軍在無法阻止美軍介入下,只好宣稱已取得某種形式之勝利後自行收兵,繼續等待未來之用兵時機了。
因此中共對台要採取「武統」或「以武促統」,不僅僅是領導人意願問題,更涉及到共軍從事「速戰速決」或「以戰逼和」之能力問題,而共軍對台作戰能力之關鍵不在能否成功登陸台灣本島,而在於能否成功奪控宮古海峽及巴士海峽。若共軍成功掌握此二海峽並將海空兵力投射至西太平洋,展現出對美軍進行反介入作戰之能力,美國在無法順利軍事介入台海衝突之困境下,應會放棄軍事手段,改採政治外交協商途徑解決衝突,如此一來,北京便能夠透過談判之方式逼迫台灣接受和平統一之政治安排。即便台灣仍拒絕談判,共軍也可以在無美軍介入的情況下取得對台軍事行動最終勝利,實現武統目標。倘若中共對台動武的結果是無法阻止美軍介入最終鎩羽而歸,那麼台灣在戰後必然會更明確地走向分離之路,則中共未來除了武統之外,再無其它實現兩岸統一之選項。
習近平認為武統不利長治久安
這也是中共上一代領導人胡錦濤在2005年用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來疏解內部要求立即武統台灣之壓力、以及當前習近平仍以「促進兩岸融合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作為其對台政策主軸之主要考量。共軍會採取何種對台軍事行動模式,取決於中共最高領導人欲追求之目標,以及據此目標決定之軍事戰略指導原則。梅惠琳的文章主張習近平已清楚展現其欲解決台灣問題之企圖心、對國家主權的立場愈趨侵略性、以及命令共軍增加在台灣周邊的活動等,梅文也強調習刻意鼓動大陸內部之民族主義,並且允許共黨內部討論武統台灣問題。梅並認為習近平希望將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作為其留給下一代領導人之政治遺產。
事實上,習近平確實想要將實現國家統一作為他留給後世之政治遺產。他在2019年元旦提出之「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中,即明白指出「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習近平在其提出的「兩個一百年」中,更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時間點明白列在2049年此一中共建政一百年、即習所提出之第二個一百年到來之時。
但此並不意味著習近平傾向採取武統方式來解決台灣問題。習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中表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這顯示習近平深知,若採取武力途徑實現統一,台灣將長期成為中共政權必須花費力氣維穩之地區。換言之,中共若以武力統一台灣,將會是製造一個長期存在反抗中共統治勢力的動盪之地。這也就是梅文所指出的,將會造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實現變得遙遙無期。另外習在「講話」中也指出,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此意味著在習近平對台政策中,使用武力之目的並非實現國家統一,而是遏制台獨分裂活動。
習近平壓制內部武統言論
因此習近平才會在當前兩岸關係不睦之際,仍然堅持以促進兩岸融合之方式來追求和平統一。梅文所指的習近平加大對台軍事威脅力度,命令共軍機艦活動更接近台灣本島,其實並非是習個人傾向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而是用軍事手段來遏止台灣走向獨立。習近平無意武統台灣在去年底中共「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公開宣稱「絕對不能容忍全面妄議中央對台大政方針、全盤否定對台工作成績」,即可看出。汪毅夫接任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係習所囑意,且汪在去年小英總統順利連任導致大陸內部出現和統無望只能寄望武統的聲浪高漲之際,公開說出不得妄議中央對台大政方針之語,其實就是展現習近平不認同武統之對台政策立場。在汪說出此語後,中共官媒、涉台機構與學者間再無出現武統言論,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習近平對台政策之「以軍事手段遏制台獨」、「促進兩岸融合追求和平統一」的主張,同時中共官媒對於台美軍事合作問題,一改過去批判係台灣當局「以武拒統」之用語,改而宣稱是台灣企圖「以武謀獨」。梅文對此恐有未明之處。
不需讓尾巴搖狗
綜言之,當前共軍已具備一定程度之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已是不爭的事實。共軍實力縱然尚不足與美軍匹敵,但在對台軍事行動上,共軍可以憑藉陸基遠程火力和戰場情監偵能力,對美軍形成局部性之戰場地緣優勢,此優勢對美軍而言,則意味著愈接近台灣,其遭受共軍遠程火力打擊之威脅愈大。這是梅文主張美軍必須在台灣周邊部署更多遠程反制武器、以及中共會傾向武統台灣之立論根據。但對習近平而言,解決台灣問題並非單純之軍事問題,而是糾雜著中共內部政局穩定與政權維繫、中美對抗、民族復興等內外因素。中共領導人向以「大局」觀點作為決策之依托,當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所處之大局是妥善處理中美關係、確保周邊安全環境和平穩定以延續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以及追求在本世紀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台灣問題在此大局中,並非迫切需處理之議題,只要台灣不逾越反分裂國家法劃設之紅線,便不會影響到中國所處之大局,對習近平而言,就沒有需要採取軍事手段武統台灣之動機。用西方諺語來說,便是「不需要讓尾巴搖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