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你回首看得越遠,你向前也會看得越遠」。本文謹研整中共2020年兩會前後之政情,據以研判未來之變化乃為文旨趣。 中共一年一度的兩會大秀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宕近兩個半月後,終於在5月21日、22日起相繼召開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13屆3次會議。據悉今年兩會的五大議題計為防疫常態化、經濟發展目標、釋放內需潛力、創新與升級,以及「十四五」規劃的政策方向。中共年來遭遇前所未有的內外挑戰,除與美國的貿易大戰尚未喘過氣,又因疫情蔓延,不但斬斷全球產業及貿易鏈,重創世界各國的經濟民生,惹來諸多國家的撻伐,也讓其國內大量的中小民企難以為繼,失業率直線攀升,使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第一季度下降6.8%,創下1992年以來首次負增長。正當中共「十三五」規劃收官、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之年,卻遭遇史所未曾的經濟困境,所以中共政權面對「下層建築的經濟,決定了上層建築的政治」硬道理下,對於「經濟發展」的實踐至關重要,也迫使中共不得不在嚴重疫情威脅下,仍號令全國勉強復工復產救經濟;更在此時,即使冒著染疫風險還是要召開走過場式的兩會,就是要演給各界看到中共所確立下來的「抗疫模式下的經濟目標」,但是識者還是可以嗅出兩會之後迥異於原先規劃的變化。
二、內外形勢險峻,衝擊原有規劃
經過中美兩國二年多來的全面性政經對抗衝擊下,由外而內原本已頗受創的中共經濟,再遭受由內而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嚴重打擊,停滯的經濟活動帶來前所未見的險峻形勢,使得原本按部就班逐次推進的政經規劃嚴重受挫,欲達目標已顯後繼乏力,諸如:
(一)衝擊到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所訂定的「三階段」戰略總目標(第一是2021年中共建黨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成熟更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是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三是到2049年中共建政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目標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從首要的第一個總目標「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看來,從此次中共對於疫情的應處行為,不堪的行政體制亂象,上下交相瞞的官僚文化,未能全面覆蓋漏洞百出的公衛與醫療體系,這些劣質的制度在2021年到來之前,要有明顯成熟定型的改善,比登天還難。
(二)根據2016年底公布的白皮書,2020年是中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徹底擺脫貧困之年,至2020年底要變成一個「中等繁榮」社會,隨着新冠疫情的爆發,消除貧困人口的承諾難以兌現,依據中共「扶貧辦」兩會前公布的現況顯示,中國大陸仍有52縣級千餘村尚未脫貧,年內能否達標顯然困難重重。
(三)習近平在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死命鼓吹的三大攻堅戰:「要堅决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在這波新冠病毒的檢驗下,既沒防範好此重大風險,更談不上化解。
(四)影響到的是「十四五」規劃(2021至2025年)。中共的迅速崛起,應可歸功於以每五年為期程的「國家發展階段計畫」的落實,今年已經進入第「十三五」規劃的收尾階段。每個五年發展計畫的編制期程長達二年以上,在2015年習近平大張旗鼓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希望到2025年中共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等10大重點領域;然近年來被美國貿易戰大棒的轟擊下,中共雖然堅持底線,但2019年的兩會已經銷聲匿跡;「中國製造2025」的後半期正好與「十四五」規劃期程吻合,所以中共在2019年10月底的四中全會裡討論了如何以「十四五」規劃取代「中國製造2025」,中共積極調研編制的宏偉藍圖原本已進入即將完成的最後階段;李克強2019年11月25日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十四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時,強調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發展思想,「把發展機遇研判準,把困難挑戰分析透」,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品質發展,雖然意識到外部環境的強烈抵制,導致經濟增長快速下滑,更算不到疫情對全球經貿的重創,這種影響不但全面而且深遠,「十四五」調研編制依據的內外環境已然驟變,而且異常險峻。
三、六穩極度不穩,六保難以確保
(一)因為中共政經情勢不穩,才有「六穩」。在2018年3月美國發起貿易戰,雙方打得正酣的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因應外在環境逐漸陷入重大風險,恐引發內部政治風險的情勢下提出了「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目的在於宣告「穩」字當頭、防範金融風險、破解難題,深化改革激發經濟活力、遏制漲價、解決好房地產問題、穩定就業等,充分顯示就業、金融、對外貿易及內外投資都讓人對未來預期的信心驟降,倘若無法採取有效政策措施,難以預期的信心崩解極可能發生,政治危機就無法避免。從而也可以看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共悍然採取人類史無前例的封城手段,試圖遏止極度不穩的發展趨勢,但是嚴控疫情蔓延的封城措施,卻導致居民消費受到抑制、投資活動放緩、外需顯著萎縮,使得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壓力加大、居民收入萎縮、財政收入下滑等問題凸顯,直到武漢解封,仍然無法穩住陣腳。
(二)因為「六穩」不穩,才有「六保」。直到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進一步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保基層運轉)。相較於一直無法穩住的「六穩」,已經難以奢望國內外的投資與貿易信心有所好轉,轉而更多的關注解決國內經濟民生的基本面,無論「六穩」也好、「六保」也罷,都是就業為首,尤其是即將進入就業市場的八百餘萬高校畢業生,更是重中之重。據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公布的4月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失業率增至6%,創下歷史記錄,在解決就業此一目標上,似已遙不可及;至於其他的民生問題、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基層運轉確保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保障問題,都因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多國經濟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海外需求下降,多數中小微民間企業停工停產,使其產業鏈供需產生嚴重斷鏈現象,雖然兩會積極支持將出口轉向擴大內需,企圖在嚴格疫情防控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盡快恢復到正常軌道,穩住經濟基本盤,然就現實面來看,內外情勢的持續嚴峻,短期內這些都難以確保恢復。 值得觀察的,目前中國大陸已顯現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的「供需雙下滑」情況,政府與市場浮現「職能雙失靈」的勢頭,當然「六穩」也就極度不穩,「六保」亦難以確保。
四、會後政情詭譎,力保變中維穩
(一)中共會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向不變,在確立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下,全力達到十九屆四中全會所訂定的「三階段」戰略總目標。但是現實觀之,首先階段的201年中共建黨一百年的目標,要使內外衝擊所顯現出來的各種制度缺陷,取得更成熟、更定型的明顯成效已不可能,且無論中共官方如何大力宣教,都不能消除中國大陸人民與國際間對其「一黨一人專政」的質疑。
(二)中共為因應美國聯合多數先進國家,藉疫情肆虐怨懟之機,全力圍堵打擊中國大陸發展之嚴峻挑戰,習近平將布局推升國家需要鞏固領導中心,團結內部一致對外,2022年「二十大」接班問題雖不致浮上檯面成為國內亂源,然反習勢力將藉此聯合要價,檯面下利益交換勢屬必然。
(三)在「六穩及六保」的基調作為下,首要解決持續攀升之失業率,將推出各類基建工程,以吸納大量下崗工人及高端失業人口,但因這些工程均非一般民企所能承攬,必將擴增國企職缺規模,導致國進民退現象更形嚴重,也將推升民企對政府的怨懟,更加深國際對其疑慮與抵制。
(四)2020年「十三五」規劃雖未能如期如質完成,但依中共向來「好大喜功」的宣傳力道,仍會大肆吹噓已達成預定目標(諸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並將「2025中國製造」10大發展項目將納入重新規畫之「十四五」,以期在2021年兩會順利審定執行。
五、結語
今年中共兩會的大戲雖是走過場演給全世界看,但還是可以從通過的公告、政府工作報告及形式化審議通過的相關法律文件看出一些未來情勢變化端倪,亦即中共政權為力保「變中維穩」,將緊抓「六穩及六保」作為,落實「抗疫及經濟」工作,並廣為宣傳「十三五」規畫成果與順勢推展「十四五」規劃付審,並堅決遵循十九屆四中全會所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下,達成「三階段」戰略總目標,以求「穩定壓倒一切」,延續以「習核心」為「一黨一人專政」的政權體制。但從中共目前面臨重大外部形勢包括美中經貿衝突、香港反送中運動、臺灣政治現況等,再加上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的變數,不但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及社會等造成全面性的挑戰及變數,縱使中共官方及媒體如何大力吹噓他們的「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惟中共原先訂定的各方面目標均無法達到預期成果,且接下來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能否依其發展情勢調整而順利開局,以及即將到來的2021年建黨百年及2020年的「二十大」等政情大事,中共將如何有效應對,在在都將牽動中共政情的穩定與否,殊值吾人關注。
陳文甲 中華民國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
台灣觀點專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