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點 - 國際議題

新政府與美中關係發展

作者: 高碩泰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2016-2020駐美代表)

 08-02-2024

我要分享:

前言

  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在2024年舉行重要大選,台灣已率先登場並順利落幕,但此次引起全球注目及關切的程度,毋寧乃歷來罕見。民進黨賴清德搭檔蕭美琴勝出,擊敗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民眾檔柯文哲、吳欣盈,再度展示台灣成熟的和平民主運作。

  投票前將近一年來,北京毫不諱言介選,透過文攻武嚇,軍事與經貿脅迫,配合對台灣的認知作戰,假訊息等各項明暗手段,企圖影響民眾的決定。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3年11月在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論壇」(APEC)領袖會議期間,另舉行美中峰會,史無前例地親自要求習近平不可干預台灣的民主程序。美方一再反對外力介選,高層官員具名或不具名數度重申華府本身嚴守分際與中立原則,不偏向任一個政黨或候選人,未來將與台北的新政府密切合作。美方在選前已規劃在選後派遣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及前國安顧問海德利(Stephen Hadley)訪台,對各方釋出了一個重要信號。

  賴清德新政府首要之務即如何繼續強化與拜登政府的互信基礎,順暢溝通、零意外、價值同盟及夥伴利益,充分掌握華府的實務運作,務實經營雙邊關係。在這個敏感時刻,北京是否甘冒大不韙,在舉世眾目睽睽下出手施壓台灣,力道如何,殊值觀察,也同時考驗現任蔡英文內閣、新政府團隊及華府的決策回應。新政府也可能派遣核心的國安外交幕僚近期內訪問華府,深入交換意見。

  2020年1月選後,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由時任國安諮詢委員蕭美琴陪同,除參加華府祈禱早餐會,另會晤國會領袖、參眾議員、重要智庫人士等,這個前例似不無參考價值。(註:本年祈禱早餐會於2月1日舉行,報載駐美代表俞大雷低調參加,台北方面並沒有重要政治人物出席。)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也開始起跑,台北自須超前部署,如何面對11月5日後究竟拜登連任,或川普捲土重來可能引起的震撼。根據各項民調顯示,二人再戰的機率甚大,雙方就內政經濟外交國安路線的思辯,拜習峰會後美中關係走向,加上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與紅海情勢等,是否延伸牽動印太、南海、台海的地緣戰略安全,凡此議題均將躍上檯面,台北新政府必須戒慎觀察與冷靜判斷。

 

美中關係鬥而不破

  現階段美中可謂面臨1979年建交以來最趨近谷底的雙邊關係,回顧2012年習近平上台迄今,歷經與歐巴馬、川普、拜登三任美國總統的大國互動,雙方結構性的「合作、競爭、對抗」格局與比重,呈現了「合作」逐步降低,「競爭」持續升級,「對抗」明顯加碼。

  在可見的未來,這項結構性態勢應不致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舊金山峰會再度反映了美中完全脫鉤(decoupling)既不可能,降低風險(de-risking)成為低標共識,避免雙方關係螺旋式下墜。峰會後雙方確實進行高層接觸,包括中共中聯部長,傳言將接任外交部長的劉建超訪美,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晤面,軍事對話也開始 恢復,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泰國曼 谷秘密會談,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規劃訪中,拜習可能再度 通話,在在應屬於設法讓雙邊關係止跌,一時並不寄望回溫。

  況且北京此刻面臨內部經濟衰退、財政失序、房市崩盤、社會不安、政治鬥爭等多重困境、左支右絀,應無意擴大外部的挑戰。 如果對美國關係愈形惡化,甚至將危及中共的統治權威。 「攘外必先安內」,與華府「冷戰」既非上策。「冷和」允為緩兵之計。

  但拜登軟硬兼施的「棍棒與胡蘿蔔」作法,並不見鬆手,華府擘劃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按部就班到位,加上美英澳AUKUS、美國日本澳洲印度QUAD,美日韓大衛營協議、美菲、美越提昇戰略合作之結盟體系駸駸然成形,華府對北京的高關稅、高科技與半導體出口管制等政策工具陸續祭出。美中不僅「互信」闕如。「互相不信」已屬新常態。

  中方固然絕不示弱,企圖在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各層面與華府 分庭抗禮,挑戰美國及西方民主陣營建立的國際規則與秩序,堅信「東升西降」與中共數位威權制度的優越性,但北京此刻自顧不暇,貿然與美方在亞太、南海、台海引起正面衝突,或透過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戰狼外交行為以轉移內部困局,其鋌而走險是否符合短、 中、長程利益,北京當局的決策思考引人關注。

 

台美關係的務實運作

● 行政部門

  賴政府團隊允宜在五二○就職典禮前透過管道,與美方溝通 彼此政策立場及期望,強調安全合作,軍購需求,經貿利益,高科 技鏈結韌性及零意外互動。華府在台灣選後的翌日即派遣前國安顧 問海德利、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兩位跨黨派代表訪問台北,會晤蔡 英文總統、賴蕭二位當選人及國民黨,民眾黨候選人,皆具特別意 涵。至於美方組團參加五二○就職典禮的層級與成員,當為一項重 要指標(2016年由前貿易代表Ron Kirk率團,2020年受疫情影響,由時任國務卿Mike Pompeo錄影視訊致賀)。

  華府在「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下,將繼續重申「不支持台獨」、「和牛解決兩岸歧見」立場。新政府自宜適時向美方強調將尋求兩岸不設定前提條件之對等尊嚴對話,維持台海和平安定,精進自我防衛力量,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而台北確定是負責任的一方。此舉應可降低北京的敵意與疑心,讓國際社會放心,華府充分安心,樂見賴政府團隊領導一個強健,自信的台灣穩妥、務實上路,並成為促進印太安全繁榮的關鍵一員。

 

● 國會

除了與美方行政部門的制度化互動外,新政府對國會工作也不宜須臾懈怠。台灣在國會兩院兩黨取得跨黨派高度共識與支持,有口皆碑但絕非偉致。

  美國國會領袖、重量級議員在台灣選後第一時間紛紛致賀,跨黨 派的「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共同主席迪亞 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貝拉(Ami Bera)也啟程率團來賀。 表達友台立場。「台灣連線」長年在聯邦參、眾兩院維持三分之一 以上的成員,乃國會類似性質最大規模的次級團體,聲譽卓著。

  實則台灣在國會長期平衡交往,最具說服力的論述厥為民主、法治、人權價值、多元公民社會及安全經貿利益。對照北京的數位威權統治,一黨專制、黑箱獨裁,箝制言論,打壓香港民主,迫害新疆、西藏少數民族與宗教自由等惡劣行徑,台灣藉著區隔品牌,彰顯在國會的正面形象。超過三分之一的參議員與將近四十位眾議員在此次選前連署提出決議案,讚揚台灣民主,並承諾台美在各個領城的堅實夥伴關係,即屬最新一例。

  值得注意者則為國會的兩重惡門及內部路線激化,角色失據。 制街失能,是否繼續爭擾不休(議長難產,政府預算屢遭擊射而可能 關門之例),以致影響友台批台力道,允宜觀察。

 

●智庫

  新政府另須繼續深耕與華府及全美重要智庫的聯繫,此乃世 界各國難以望其項背的資產。他們既是腦力激盪的論壇,也是儲備 與過拔政治、政府人才的寶山,兩黨的國安、外交菁英皆屬這道 「旋轉門」的政策圈子。

  一般通稱華府智庫的「四大」,乃自由派的「布魯金斯研究 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保守派的「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中間偏左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中間偏右的「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分踞在政治核心的要衝。規模與能量足以媲美的還有「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大西洋理事會」 (The Atlantic Council)、「哈德遜研究院」(The Hudson Institute)等。

  華府一地即有上百家標榜綜合性或特別、單一議題,不同規 模、字號的智庫,各擅勝場,成為政治生態供應鏈的重要部分。華 府以外的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NCAFP),加州的「胡佛研究院」(The Hoover Institution)、「蘭德公司」(RAND)等,加上東西兩 岸知名大學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喬治城、喬治華盛頓、史坦福等,都具有不容低估的政策研究資源與影響力。職是之 敌,新政府應積極參與全美政策社群的平台,作為公開發聲或私下 溝通的場域。

  值得一提的尚有一家專注台灣議期與台美關係的「全球台灣 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在2016年秋天成立,鍋身在 華府大型智庫林立的杜邦廣場(Dupont Circle)附近一處不甚起眼的三 層樓房,但短短幾年功夫已漸漸打出名號,就台美議題的研究能量, 獨樹一幟。

  GTI創辦人黃文局在紐約經商致富,因為長期與猶太人合夥的 經驗,特別有感於猶太人社區對美國政治、經濟、科技、學術、媒 體,演藝界及娛樂圈的大幅影響力,並透過各種途徑回饋以色列。 黃君認為台美人應借鏡猶太人,在公共事務、外交政策領域培養傑 出的下一代子弟,嶄露頭角後,勇於為故鄉台灣代言。黃君嗣獨力 捐出鉅資,同時號召台美及加拿大各地理念相近人士支持,積極網 羅新生代的台裔或美籍台灣問題專家撰文、著述,踴躍參加華府各 項座談,出席國會聽證會,接受主流或網路媒體採訪。GTI小本經 營,採取精緻路線,在華府逐漸掙得一席之地,厥屬不易。

  新政府也必須運用台灣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強項,向美國社會 訴求最大化的利多與機會,繼續有效結合各方人脈與資源,深化與 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意見領袖、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建構台 美不可取代,無可動搖的夥伴關係。

 

結語

  新政府上台即須面臨美國政局可能的變數,川普是否將贏得 共和黨提名,再戰拜登,重演2020年的對決戲碼,而造成政壇又陷入混沌,國內社會撕裂,人心復性?標榜「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川 普,揚言將全盤推翻拜登推砌的對內對外政策,延續其「民粹主 義」、「孤立主義」、「保護主義」傾向,更添倘重返白宮後的不 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已引起國際社會焦慮與美國敵友惴惴不安。

  台北的新政府後不可掉以輕心,似宜著手籌謀對策,備案包 括倘川普因案無法參選,則前南卡州州長、駐聯合國大使海莉 (Nikki Haley),或現任佛州州長迪山提斯(Ron DeSantis)後來居上, 與拜登角逐白宮大位。

  新政府上任千頭萬緒,但基於台美深植的價值理念、戰略利 益、安全合作、經貿鏈結、護國神山優勢,允可務實開啟與華府在 自由開放印太架構下的更多機運,包括國防所繫的軍購進程,完成 洽簽貿易架構協議與租稅協定等,皆具實質性與象徵性意涵。惟台 北切莫一廂情願,忽視了台美關係正常化的若干主客觀條件仍有其 侷限。加上北京新帝制,台海新現狀,華府(政局)新常態,美中新 博奕等議題與發展,在在亟須台北新政府以睿智思維,審慎應處。

我要分享:

更即時、更瞭解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

歡迎追蹤我們的社群軟體,或是加入LINE訊息通知。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