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澳中關係可謂前所未有的惡化,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緊張的關鍵點包括澳洲禁止華為技術進入澳洲5G網路、官方對中國對關鍵基礎設施投資的懷疑、對Covid-19起源調查的要求、對中國表達侵犯人權的批評等。中國隨後在2020年對澳洲發起貿易戰,禁止澳洲紅酒、大麥等重要外銷品的進口,以及課徵反傾銷稅、拒買澳洲產品等。在多年緊張關係下,11月4日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lbanese)為期四天訪問中國之行,被視為象徵澳中關係破冰的契機。這一轉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在區域格局的變動,澳中關係的改變是否對亞太地區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同時台灣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
澳中「破冰」的思考
艾班尼斯訪中,要思考的是兩國在多年冷淡的關係中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以至於認知到關係回溫將會是更好的選擇。對於北京當局而言,國內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以及經濟成長衰退,新冠疫情後,外資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進一步萎縮,甚至呈現負成長,除了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成為外國企業的擔憂,中美關係的緊張與對立,更被視為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商業風險。當中國手中少了「經濟牌」,加上近年來中美關係處於歷史低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同盟陣營,如澳洲、日本、韓國與菲律賓等亞太區域國家,聯合反對中國在區域的行為,顯得力道更強,使中國不論在國內或是國際問題上,皆面臨重大的挑戰。此外,中國高度仰賴澳洲煤炭和鐵礦石,以滿足其能源和製造業的需求,即使在關係緊張時期,澳洲仍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國,佔中國進口65%。因此,若能解決與澳洲的緊張關係,不僅在經貿、地緣政治上,都有機會達到中國官方所稱的「合作雙贏」。
在澳洲方面,自從工黨艾班尼斯政府上台,便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加友好的關係,包含紅酒禁令爭端的解決、與中國企業達爾文港租約的同意,中國也取消許多懲罰性關稅,明顯可見澳中關係逐步回溫,最主要的原因仍是經濟考量。根據澳洲當局在過去八年的內部研究,澳洲要擺脫中國市場並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是不可能的,以澳洲三大出口商品—鋰、鐵礦石和龍蝦為例,中國佔澳洲出口額分別為97%、80%和95%,中國不僅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且目前雙邊貿易關係是出口商多年建立聯繫後所形成,難以在其他地方複製。不同於澳洲前自由黨籍總理莫里森(Morrison)積極抗中路線,工黨的艾班尼斯欲在符合澳洲經濟利益下,重新與中國恢復關係。
對台灣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會
台灣最主要的威脅來自台海爆發戰爭的風險,事實上無論是台海、南海還是南太平洋地區的衝突,仍是中美兩強競逐結構下的產物,因此,這樣的結構難以因為澳中關係的改善,而有巨大的轉變,那台灣該如何看待澳中關係的「破冰」。
(一)經濟貿易與整合
澳中關係回溫不代表雙方完全複製過去友好時期的互動模式,即便雙方仍有貿易依賴,但澳洲多年來逐步將其經濟分散風險化,並透過多邊協定,以避免中國透過經濟手段進行政治對抗,換言之,對台灣的支持不易因擔心損害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而受到制約。而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中,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台灣的目標,2021年正式遞出申請,並積極與理念相近國家進行溝通與接觸,與此同時,中國也想加入CPTPP。習近平在與艾班尼斯的會談中,提到中國加入CPTPP的願望,可以想像中國希望透過改善與區域國家的關係,以獲得支持的可能性,但艾班尼斯回應這需要所有簽署國的一致支持,加上中國加入CPTPP更多的是政治問題,而非其經濟規模,因此難以對現況有影響。
(二)地緣政治與安全
對於澳洲而言,一旦台海發生衝突,位於第二島鏈的澳洲也無法置身事外,一方面,澳洲作為美國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必然會提供相關的協助,另一方面,作為區域內的國家,若對戰爭爆發的風險採取姑息態度,便可能促進衝突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台灣必須觀察澳洲與中國關係的改善背後,是否有其他的打算。澳洲此次訪中並非全盤靠攏,如同艾班尼斯會談後所說:「我們需要在我們能夠合作的地方與中國合作,在我們必須不同意的地方表達不同意見,並在我們的國家利益中進行接觸」,在安全層面,澳洲並沒有放棄與美國長期建立的關係,即便艾班尼斯與莫里森的路線稍有不同,但總體框架上並無改變。莫里森對中態度強硬,採取積極對抗,而艾班尼斯更重視的是澳洲的國家利益,並認為與中國接觸和對話不僅符合澳洲國家利益,亦符合全球利益,然而艾班尼斯在訪中行程之前,先行至白宮會面拜登,由此可見澳美關係的穩定與重要性。
除了澳洲國家利益,澳洲也將自身視為中型國家,在美國不再能以霸權姿態提供公共財的情況下,負起區域國家的責任,積極參與區域事務,與中國關係的改善,便有助於緩和區域的緊張關係,對台灣的安全風險或許也會隨之趨緩,甚至未來有進一步對話的可能性。
結論
澳中關係的「破冰」,雙方政府對外皆表達正面態度,對於改善雙邊關係雖是樂觀其成,但是從過往的歷史事件與脈絡而言,對中國的信任感仍存在考驗,澳洲作為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盟友,美中競爭長期持續的前提之下,澳洲必然會謹慎地面對中國的所作所為,特別是澳洲政府早有意識,認為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將會削弱自己的經濟韌性,但同時也認知到,雙方政治關係若持續惡化,對澳洲本身的經濟利益,以及區域戰爭爆發的風險,皆無益處,特別是在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發生後,「避戰」成為各國的都需要正視的關鍵,換言之,台海問題誰都無法置身事外。在「破冰」走向完全「解凍」之前,雙方的前景仍需持續觀察,台灣也需謹慎應對可能帶來的地緣政治變化和安全挑戰,保持靈活應對的策略,以確保在變動的國際環境中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