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研究院與當代日本研究學會共同於本(11)月1日(星期一)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日本大選、G20與美中競爭」座談會,分兩場次進行,第一場次以「日本眾院大選與外交安保情勢」為題,由本院田弘茂院長主持,分別邀請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就日本眾院大選結果、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林賢參就日本國內政情發展、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就美日同盟與台海情勢、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就台日關係及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就中日關係為題引言,並由立法委員郭國文擔任與談人。
第二場次則以「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為題,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分別邀請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針對G20重點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就美中戰略競爭、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就美中近期台海周邊軍事動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就台灣於美中競爭之角色及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就選後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為題引言,並由立法委員羅致政擔任與談人。座談會曾吸引近百位各界人士現場或線上參與,成果豐碩,結果圓滿。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 開幕致辭
週末有三件重大國際事件發生,分別是日本眾議院選舉、G20高峰會及COP26會議,本院為掌握最新情勢發展乃舉辦本座談會。日本第49屆眾議院選結果結果,自民黨取得261議席,不僅單獨跨過233席的過半門檻,且剛好達到261席的「絕對安定多數」,如加上日本維新會等所拿下的席次確定可達修憲門檻310席(總席次的2/3)。
自民黨確定繼續執政,岸田文雄將展開四年任期,組成較具自主性內閣,惟將面臨疫情及經濟復甦等議題,渠前允諾增加國防預算、修憲成為正常國家,但因出身廣島,崇尚和平,將是一大挑戰。
G20乃係1999年在柏林成立,共20國成員,包括G7、歐盟及部分會員國,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照例派員參加高峰會,本年輪值主席之義大利現任總理前任歐銀總裁,在渠領導下義大利發展迅速。G20除峰會外亦不定期舉辦氣候變遷及教育等議題部長級會議,雖其決議無法律拘束力,惟係討論後共識,深受各國重視。
第一場次:「日本眾院大選與外交安保情勢」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日本眾院大選結果
自民黨雖掠過單獨過半的233席門檻,且與共同執政的公明黨達到能掌控眾院17個常設委員會人數優勢的「安定多數」所需之244席,但出口民調,岸田內閣支持率僅6成,以新內閣支持率來看不算太高。另日本此次大選投票率僅百分之五十九,創歷史次低,投票率不高有利自民黨。維新黨獲得41席乃最大贏家,有可能成為第三大黨。
自民黨現任幹事長甘利明未勝選並請辭,成為任期最短之幹事長,即使依比例區復活,其在黨內亦難以頂下前幹事長二階俊博的權位,續與安倍晉三及麻生太郎並列為自民黨的「3A連線」,左右自民黨。對選後試圖展現個人施政色彩的岸田首相而言,未必負面,應較菅義偉更具政策揮灑空間。另新任幹事長人選如果岸田選中谷元,不但可整合宏池會47席勢力,更有利執行安保政策。
「抗中保台」急先鋒,五連霸的前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落敗,顯示選民固然關心國家安全,但最在意的仍是經濟財政、新冠防疫對策及社會福利保障等攸關生活切身利益的政策。「反中」似乎不是日本選舉的萬靈丹,維護和平,使人民能安身立命才是爭取民心的硬道理,此亦為岸田所屬「宏池會」的為政之道。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林賢參(身):日本國內政情發展
此次日本眾議院選舉自民黨獲得261席,可獨佔眾院17個委員會領導職務,亦即可自行提出任何議題之法案,加上公明黨32席及維新會41席,對主導修憲甚為有利。
新任幹事長一職人選至為重要,不但牽涉黨內人事動態,並可加速自民黨世代交替進程,此次選舉結果顯示,選民雖對自民黨不滿,對再野黨也不信任,非自民黨強而是爛蘋果之間的選擇,由其低投票率可見一斑。
中俄聯合艦隊在選舉期間繞行日本航行實乃失策,讓日本選民覺得應交給自民黨老手才更放心。台日關係與日中關係及美中關係環環相扣,不能只看對抗的一面,也要看合作的一面,日中關係之經濟因素極其重要,選民願意讓自民黨繼續領導,著眼經濟發展乃重要因素。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日本大選後美日同盟走向
明年四月到東京賞櫻花者應係拜登而非習近平,一向給人溫和形象之岸田首相十月四日就職時即宣布提早舉行大選,算是掌握蜜月期而突襲成功。經過自民黨總裁及此次眾院選舉,顯示日本親中勢力已徹底瓦解。中俄十艘艦隊成群結隊繞行日本,十月二十三日選戰高峰期間通過海水極淺的津輕海峽,並無軍事意義,徒增日本選民反感。岸田深知經濟問題嚴峻,深任內解決不了,但成功邀請台積電前往設廠仍顯示出其雄心。
日本有其安全困境,針對對台海有事的憂慮跟韓國一樣,在自保及馳援美軍兩者之間均難取捨,嚴峻事實乃日本有八成原物料進口均必須通過南海,面對如此重要的海上生命線,自然反對中國將南海內海化。
日本三大國安文件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均將更新, 2022年可能會提出民主聯防主義。2021年4月16日美日峰會錨定台海安全重要性後,美日兩軍旋即透過「同盟協調機制」(Allia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CM)與「雙邊計畫機制」(Bilateral Planning Mechanism, BPM)針對台海有事的可能情境預先做想定與模擬。
美日未來將持續強化自衛隊於沖繩與西南諸島部署,以及與駐沖繩美軍聯合部署與演訓,此外日本政府正就台海有事各種可能情境適用2015年「和平安全法制」(平和安全法制整備法案)之「重要影響事態」、「存亡危機事態」、「武力攻擊事態」,進行自衛隊「防衛出動」之法制討論與彙整必要之修法方向。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岸日本眾院大選後的台日關係走向
選前10月下旬中俄軍艦聯合通過津輕海峽和大隅海峽的「中俄聯合戰略巡航」,因日本現縮海峽寬度,中俄艦隊未違反國際法,雖然中方認為有助於震懾美國及其地區盟友,但某程度成為最佳助選員,選前日本各黨幾乎都對此提出批評。
自民黨甘利明幹事長在單一選區落選,史無前例,雖仍以比例代表當選眾議員,表示將辭去幹事長職位,何人接替該職位,將影響日本某些政策的方向。由於甘利(AMARI)是與安倍(ABE)、麻生(ASO)是合稱3A的夥伴,更換幹事長後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新幹事長人選如係茂木敏充還好,如是林方正出線,則對我較為不利。
岸田首相乃第二位出身廣島首相,崇尚和平,對中韓態度相對溫和,中國必定主動接觸,岸田曾於2016年4月訪問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雙方進行「激烈的議論」,他認為日中當然要維持對話,但對話必須表達日本立場。另岸田於10月27日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視訊高峰會時表示,台灣位於與專制對抗的最前線,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甚為重要,日美兩國有必要就台灣有事進行聯合兵推演練,故「台灣安全」議題已成為自民黨內的顯學
美中均盼日韓合作,盼落實日韓落實軍事同盟,日韓關係不好對美中都是頭痛議題,五個月後韓國新總統選出後情勢將更為明朗。台灣應該加強與公明黨及維新黨之聯繫,公明黨雖僅獲31席,但影響力大,對中國政策溫和,而維新會乃地方政黨,紮實經營而成長,立場偏右,支持台日經濟合作,我政府必須思考「北向政策」,加強與日本經貿往來。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日本眾議院大選後的日中關係評估
岸田文雄政權建立之後的日中關係的走向將繼承宏池會的傳統和原首相安倍晉三的對華戰略,求同存異,選舉結果不會改變日、中關係對抗的長期發展趨勢。日中關係緊張的根源來自於90年中共大力宣傳抗日民族主義情緒,使日中關係可謂已進入「半冷戰」狀態,日、中矛盾是超過美、中矛盾。
中、日之間除了歷史問題外,還包括戰略對抗、領土爭議、外交摩擦與意識形態等,直到今日還要加上涉及台灣的議題與相互指控核廢料核廢水排入海中的危害。尤其2021年4月美、日峰會聯合聲明之後,日本一連串的抗中挺台舉動,與中方一連串對日密集的批判恐嚇的言行都是難以修復的全方位對抗行動。
若日本政局若不穩定,則日、中關係就會出現若干緩和跡象,如日本從2006至2012年以來就換了6任首相,而胡錦濤於提出改善中日關係的四項主張後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2008年宣佈「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本年10月習近平與李克強以罕見的速度致電岸田文雄祝賀當選日本首相,習更與岸田通電話,表達改善日、中關係的意願,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看起來又是一個善意和緩的開始。
但美中競爭與對抗,在意識形態、政治外交、經濟科技、國防軍事與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深化與固化了日、中關係對抗的結構,儘管明年是日中建交50周年,即便雙方有意願緩和、改善或穩定兩國關係,最終恐難突破兩國的歷史輪迴。
立法委員郭國文擔任與談:
選前對自民黨較不看好,維新會由11席成長至41席,自民黨能自行過半乃北韓飛彈試射及中俄艦隊繞日本,導致亡國感油然而生,岸田領導全更堅定,強化修憲的可能性。
關於外交安保政策方面,岸田對中國擴張表示強硬對策,即使習近平李克強恭賀勝選,岸田急於去COP26,主要乃跟拜登見面,主要要確定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及拜登對東亞經濟峰會的、CPTPP及東海南海台海三海之態度。由於岸田夫人任職廣島馬自達集團,預料岸田對減碳不會太熱中。
第二場次:「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
美中關係的辯證邏輯:競爭為主體,對抗和合作互為表裡
美中關係在經歷大半年的叫板階段,雙方對於彼此底線有了認知之後,逐漸過渡到以競爭為主體的相對穩定階段。台灣對此應該有處變不驚的長線思維,著眼於有效訊息 (signal) ,不對短期雜訊 (noise) 作出過度反應。
美中雙方的共同底線共識是「不想鬥到破」,雙邊關係的主軸是「競爭」,「對抗」則是促成合作的重要手段。溝通和互信建立機制為「鬥而不破」的基礎,對抗和合作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表裡。對抗引導合作,合作亦伴隨對抗,這是中共馬克思主義思想裡的正反合「辯證法」的邏輯。
看到美中在對抗,就判斷很快地「中美必有一戰」,看到美中偶爾有良性溝通,就斷言美國馬上要「出賣」台灣,此兩種常見情緒或許都失之片面。在美中邁向戰略競爭的時代,台灣只須採取平常心,哀矜勿喜、處變不驚,著眼於長線思惟,深化自身籌碼和不可替代性即可。
美中鬥而不破就不會有戰火,只要美中「競爭」仍是主軸,台灣便會是重要夥伴,只要美中夠維持「鬥而不破」,台灣就不至於被捲入戰火前線,所以美中合作對於台灣也可以是好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布林肯與王毅日昨在G20的會談與本年三月阿拉斯加會談比較態度比較和緩,當時拜登甫就職,中共藉此下馬威,並試探彼此底線,此次緩和乃為拜習會鋪路,中亦盼美國勿抵制東奧。
拜登對台灣支持力道超乎預料,渠從8月19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直至11月27日參加「東協線上峰會」曾多次分別表示若台灣遭受攻擊時,美國將作出回應,並強調美國對台灣有「堅若磐石」的承諾,難怪蔡英文總統26日對CNN記者提到「有信心美國會防衛臺灣嗎?」時,毫不猶豫的說「我對此有所信心」,蔡總統也首度承認美國駐軍,孫曉雅處長亦未否認,顯然蔡總統談話事先知會美國,台灣乃美國美中政策的良善力量。
拜登的說法正與「台灣關係法」不謀而合,該法提到臺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付上述危險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此一行動當然包括拜登所承認的「保衛台灣」。日前美國首度提及2758號決議支持台灣聯合國,乃五十年來首度評論。
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美中近期台海周邊軍事動態
當前台海軍情仍延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講話之主調,強調對台政策仍堅持和平統一、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以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尚無跡象顯示共軍會將此類灰區行動升級成為軍事衝突。習近平在明年中共20大前,仍以穩定內部局勢、以及中美關係為主,以順利延任,在台灣不主動挑釁其底線下,不會考慮對台動武。2023年3月中共兩會後,習近平順利出任其第三任期的國家主席之後,至2024年1月我國完成總統大選選出下任總統之時,屆時台海軍情變化之可能性會增加。
雖然目前中共並無對台動武之意圖,但共軍對台作戰能力卻與日俱增,習近平發動軍改迄今已6年,成果逐漸浮現,最終將呈現為共軍遠距海空投射作戰力量執行作戰任務之能力,近期共軍海空軍機艦及火箭軍導彈等已展現出之向南海、第一島鏈外西太平洋海域執行軍事行動之能力。
台海安全不能依賴中共領導人之善意,而是要建構在台灣本身的國防實力,
面對共軍日增之威脅,在中共領導人尚無武力犯台意圖時,本諸與對岸「進行軍事競爭而不從事軍備競賽」之原則,亦加速推動各項軍事革新作為如建構不對稱作戰能力、強化後備戰力、提升人員素質等。
美中軍事關係和近期美軍與共軍在台海周邊之互動則呈現出「戰略層級競爭、戰術層級對抗、戰鬥層級無意衝突」之現象。在戰略競爭與戰術對抗下,美中兩軍能夠在戰鬥層級行動中不會出現衝突,雙方曾簽署的海空遭遇安全行為準則所建立之即時溝通機制,使雙方第一線機艦能夠透過此機制判明對方意圖、避免出現非意圖性衝突。此行為準則適用範圍雖然在美方提出但中共反對下未納入台海,但中美兩軍應熟悉此即時溝通機制,於緊急情況下仍可循此機制模式進行溝通。
整體而言,在台海周邊軍事動態上,共軍無意犯台、國軍無意挑釁、美中兩軍無意衝突,此局面至少可維持到2023年3月習近平再度續任國家主席,順利完成其延長中共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任期之目標為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台灣於美中競爭之角色
即便美國對台灣有「台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台灣一直對美國有「棄台論」的擔憂,直到近幾年美國行政部門開始加強對台灣的實質支持,特別最近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公開表示北京當局在誤用2758號決議施壓聯合國阻止台灣參與,將美中衝突中的台灣問題拉到最高點。
習近平拒絕再繼續接受美方或是西方國家對其國家的角色設定,開始又回到當初冷戰時期中國對美國或是西方制度的抗拒關係框架中,迫使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認為中國不是單純的國際秩序維護者,而是新的修正主義國家。經過2008年全球經融風暴、新型冠狀疫情的控制的經歷後,中國試圖對中國內政干預的勢力作出抵抗。
台灣讓美國驚覺中國改變,使美國提早了解中國威脅的嚴重性,台灣將美國拉入反中的陣線中,由於台灣直接受到中國時時刻刻的壓力,所以更能主動提供美方訊息,故台灣早已經由被主宰、被拋棄、被共治、被殖民、被欺負的角色中,轉變為主動樞紐的角色,也將美國及共同理念的西方國家和夥伴,拉入全球抗中的行列中。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
日本第49屆眾議員選舉與外交安保未來走向
此次自民黨當選席次比選前各方預期理想,不但符合岸田選前預期目標「執政聯盟能取得過半數席次(233席)」,甚至自民黨本身剛好達到單獨的「絕對安定多數261席」(在各委員會都能達成執政黨委員多於在野黨委員),這是自民黨繼過去3屆大選贏得「絕對安定多數席次」,使得前首相安倍晉三得以執政長達8年,而此次也能達標的情勢看來,對自民黨的岸田政權來說將可確保執政的穩定與政策推行。
縱使自民黨面臨日本人民近兩年來對安倍及菅義偉政權的防疫工作與經濟振興感到不滿,且新的岸田政權僅憑黨內派閥大老選定而缺乏民意的基礎等等不利選情的情況,以及立憲民主黨、共產黨、國民民主黨、令和新選組、社民黨等5個在野黨,選前以「合縱連橫」之勢企圖複製2009年的民主黨的翻轉奇蹟,終也未能得逞。探究原因計有:
(一)岸田施政理念受到期待-針對防疫工作、經濟發展、外交安保等均提出具體指標,等受到日本國民的期待。
(二) 同仇敵愾於中國的威脅-隨著中國近年來所謂「大國崛起」後,在印太地區行使擴張霸權等劣行,自然遭到日美等國家結盟反制,並自然引發日本國民的憂患意識與同仇敵愾,轉而支持自民黨「親美反中」的安保立場。
(三)黨內派閥大老的運籌帷幄-自從總裁選後到岸田組閣,直至眾議院的全面改選獲得預期目標,長期執政的自民黨藉著總裁大位、地方選舉的資源分配,拉黨結派而形成勢力版圖,豈是在野黨所能望其項背。
(四)「權力鐵三角」的共生共榮-自民黨之派閥、官僚體系和財閥等「鐵三角」力量相互運作,派閥為官僚提供相對寬鬆的政策制定環境,而官僚體系進行政策扶持企業,以獲得財閥給予財政與人員動員。
岸田政權唯派閥與美國之命是從,且面對中國霸權威脅更甚既往,故將採取更積極的隨美安保政策,調合鼎鼐完成各項修法。自10月就任後,旋即在外交安保方面加大日美同盟與印太戰略運作力度,配合美國全方位對中國進行圍堵與遏制,擬透過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畫大綱」、「中期防衛能力整備計畫」以利日本因應外交安保環境的變化。
即使法案的修改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對外交安保領域投入的經費、人力、資源等只會越來越大,且繼續優先考慮聯盟,除了印太地區的盟國之外,將與歐洲、南海地區國家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理念將成為日本在該地區拓展外交的主要工具,可想而知日本對恣意破壞印太區域秩序的中國,勢必持續隨附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國際現實下的日美台關係更趨緊密,位處在中國與日美兩大勢力之間的台灣,戰略行動的選擇上也就格外重要,所以台灣則需審時度勢地運用「地緣戰略」及「科技戰略」的兩大優勢,主動積極地把握與日美「同島一命」的勢頭,突出在印太地區的價值與關鍵作用,並「借力使力」緊密的與日美進行區域經濟整合、科技產業與海上安全等多面向的交流合作,確保台灣的永續生存發展。
立法委員羅致政與談:
一、 日本此次眾院選舉顯示雖經濟議題當頭,民意亦甚關切外交政策,由各位引言人的發言亦印證美中競爭關係及美日關係的發展符合我們年來的各項解析。美國拜登政府繼續執行以競爭為主軸的中國政策,與理念相近國家結盟,共同處理中國軍事擴張。由日本選舉結果及G20的各項決議內容觀之,個別國家內部民意及各盟國政府也均甚支持以美國為首的與中國競爭策略,共同來對抗中國的崛起。
二、 民主國家內部民意對國家政策影響深遠,本年四月間日本菅義偉首相與美國拜登總統會面後,日本經濟新聞民調顯示50%予以肯定,僅32%不肯定;五月九日讀賣新聞民調顯示70%支持美日抗中政策,僅有19%不支持,該民調更顯示47%受訪者支持日本在美日同盟架構與美國共同行使自衛權,以反制中國武力犯台行動,僅有41%不支持,另有88%受訪者認為中國軍事擴張行動對日本是一種是威脅,59%認為日本應與美國採取一致的中國政策。72%的韓國民眾認為中國是威脅,更有61%受訪者認為應與美國採取一致的中國政策,顯示美國政策都得到日韓民意的支持。另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針對美加及九個歐盟國家調查顯示,52%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對手,在在顯示各主流國家民意對中國持不友善看法都急遽升高。
三、 各國內部民意及國際社會一致反中,台灣的重要性更為浮現,台灣乃兩大陣營前線國家,為西方民主盟國爭取的對象,也係中國欲奪取的對象。中國對台非立即武力犯台,乃欲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故台灣應選擇與盟國站在一起反制中國的認知作戰(disinformation)及沈默侵略(silent invasion)。美中競爭關係主軸下,由月前拜習電話會及日昨布林肯會王毅後的聲明內容分析,美國已認知到不使用合作(Cooperation)字眼,布林肯更直接以work together取代合作。美國對中國競爭主軸乃國際領導權及世界遊戲規則的競爭。
田院長結論:
一、 日本乃君主立憲國家,採內閣制,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施樂伯 (Robert A. Scalapino)教授曾描述日本為一個半政黨(One and a half party)的政黨政治,國際政治學者較少研究自民黨與各小黨關係,而著重自民黨內派系消長情形,此次選舉在野黨又瓦解了,再度印證施樂伯的看法。
二、 受到中國近年來軍事擴張的影響,日本不但國內民意,且包括各界菁英均反中,百分之九十民意反中,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類似調查,顯示日本對中國政策短期間內應該不致有所改變。
三、 中國年來對國際重大政治事件並無重大宣示與反應,且習近平主席近兩年未出國參加國際政治活動,此次亦未參加G20峰會,表面上似為下11月8至11日舉行之六中全會佈局,其實也在處理內部嚴重問題,例如前不久處置法政系統高層,為其連任清除障礙。一般預期習將不會受到內部太多抵制而會為延任,可見將來仍以習近平為觀察指標,習第三任將不會有集體領導,主要將指派核心幹部主掌軍委、中辦主任、中組部、中宣部及政法系統,其餘如兩會等其他機構,包括政治局可能會形式化。
四、 美國拜登總統也面臨內部問題,參議院席次雖與共和黨平分秋色,但黨內有兩位主見較強議員尚待說服,預算案之通過受到挑戰。明年期中選舉民主黨如果受挫,共和黨將更為團結,形成相對弱勢的民主黨必須面對川普化的共和黨,在強度反中的共和黨壓力下,拜登總統將繼續執行強硬的中國政策,故美中間之緊張關係難以改善。
五、 G20峰會決議雖無拘束力,但其討論關於重整供應鍊及數位化協定等決議相當重要,料將主導國際秩序,台灣非G20會員國,除應持續關注攸關我國家安全生存之中國、美國及日本外,也要注意歐盟國家,尤其義大利跟法國角色相對提升,我應思考如何與歐盟國家在共享民主價值外,如何就我國經貿實力與歐盟國家合作,加強連結,以扮演更重要角色。
座談會結束。
田院長主持第一場次「日本眾院大選與外交安保情勢」情形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引言情形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林賢參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引言情形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郭國文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第二場次:「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引言情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引言情形
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引言情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引言情形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羅致政與談情形
田院長與引言人及與談人合影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第二場次則以「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為題,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分別邀請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針對G20重點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就美中戰略競爭、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就美中近期台海周邊軍事動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就台灣於美中競爭之角色及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就選後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為題引言,並由立法委員羅致政擔任與談人。座談會曾吸引近百位各界人士現場或線上參與,成果豐碩,結果圓滿。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 開幕致辭
週末有三件重大國際事件發生,分別是日本眾議院選舉、G20高峰會及COP26會議,本院為掌握最新情勢發展乃舉辦本座談會。日本第49屆眾議院選結果結果,自民黨取得261議席,不僅單獨跨過233席的過半門檻,且剛好達到261席的「絕對安定多數」,如加上日本維新會等所拿下的席次確定可達修憲門檻310席(總席次的2/3)。
自民黨確定繼續執政,岸田文雄將展開四年任期,組成較具自主性內閣,惟將面臨疫情及經濟復甦等議題,渠前允諾增加國防預算、修憲成為正常國家,但因出身廣島,崇尚和平,將是一大挑戰。
G20乃係1999年在柏林成立,共20國成員,包括G7、歐盟及部分會員國,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照例派員參加高峰會,本年輪值主席之義大利現任總理前任歐銀總裁,在渠領導下義大利發展迅速。G20除峰會外亦不定期舉辦氣候變遷及教育等議題部長級會議,雖其決議無法律拘束力,惟係討論後共識,深受各國重視。
第一場次:「日本眾院大選與外交安保情勢」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日本眾院大選結果
自民黨雖掠過單獨過半的233席門檻,且與共同執政的公明黨達到能掌控眾院17個常設委員會人數優勢的「安定多數」所需之244席,但出口民調,岸田內閣支持率僅6成,以新內閣支持率來看不算太高。另日本此次大選投票率僅百分之五十九,創歷史次低,投票率不高有利自民黨。維新黨獲得41席乃最大贏家,有可能成為第三大黨。
自民黨現任幹事長甘利明未勝選並請辭,成為任期最短之幹事長,即使依比例區復活,其在黨內亦難以頂下前幹事長二階俊博的權位,續與安倍晉三及麻生太郎並列為自民黨的「3A連線」,左右自民黨。對選後試圖展現個人施政色彩的岸田首相而言,未必負面,應較菅義偉更具政策揮灑空間。另新任幹事長人選如果岸田選中谷元,不但可整合宏池會47席勢力,更有利執行安保政策。
「抗中保台」急先鋒,五連霸的前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落敗,顯示選民固然關心國家安全,但最在意的仍是經濟財政、新冠防疫對策及社會福利保障等攸關生活切身利益的政策。「反中」似乎不是日本選舉的萬靈丹,維護和平,使人民能安身立命才是爭取民心的硬道理,此亦為岸田所屬「宏池會」的為政之道。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林賢參(身):日本國內政情發展
此次日本眾議院選舉自民黨獲得261席,可獨佔眾院17個委員會領導職務,亦即可自行提出任何議題之法案,加上公明黨32席及維新會41席,對主導修憲甚為有利。
新任幹事長一職人選至為重要,不但牽涉黨內人事動態,並可加速自民黨世代交替進程,此次選舉結果顯示,選民雖對自民黨不滿,對再野黨也不信任,非自民黨強而是爛蘋果之間的選擇,由其低投票率可見一斑。
中俄聯合艦隊在選舉期間繞行日本航行實乃失策,讓日本選民覺得應交給自民黨老手才更放心。台日關係與日中關係及美中關係環環相扣,不能只看對抗的一面,也要看合作的一面,日中關係之經濟因素極其重要,選民願意讓自民黨繼續領導,著眼經濟發展乃重要因素。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日本大選後美日同盟走向
明年四月到東京賞櫻花者應係拜登而非習近平,一向給人溫和形象之岸田首相十月四日就職時即宣布提早舉行大選,算是掌握蜜月期而突襲成功。經過自民黨總裁及此次眾院選舉,顯示日本親中勢力已徹底瓦解。中俄十艘艦隊成群結隊繞行日本,十月二十三日選戰高峰期間通過海水極淺的津輕海峽,並無軍事意義,徒增日本選民反感。岸田深知經濟問題嚴峻,深任內解決不了,但成功邀請台積電前往設廠仍顯示出其雄心。
日本有其安全困境,針對對台海有事的憂慮跟韓國一樣,在自保及馳援美軍兩者之間均難取捨,嚴峻事實乃日本有八成原物料進口均必須通過南海,面對如此重要的海上生命線,自然反對中國將南海內海化。
日本三大國安文件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畫大綱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均將更新, 2022年可能會提出民主聯防主義。2021年4月16日美日峰會錨定台海安全重要性後,美日兩軍旋即透過「同盟協調機制」(Allia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CM)與「雙邊計畫機制」(Bilateral Planning Mechanism, BPM)針對台海有事的可能情境預先做想定與模擬。
美日未來將持續強化自衛隊於沖繩與西南諸島部署,以及與駐沖繩美軍聯合部署與演訓,此外日本政府正就台海有事各種可能情境適用2015年「和平安全法制」(平和安全法制整備法案)之「重要影響事態」、「存亡危機事態」、「武力攻擊事態」,進行自衛隊「防衛出動」之法制討論與彙整必要之修法方向。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岸日本眾院大選後的台日關係走向
選前10月下旬中俄軍艦聯合通過津輕海峽和大隅海峽的「中俄聯合戰略巡航」,因日本現縮海峽寬度,中俄艦隊未違反國際法,雖然中方認為有助於震懾美國及其地區盟友,但某程度成為最佳助選員,選前日本各黨幾乎都對此提出批評。
自民黨甘利明幹事長在單一選區落選,史無前例,雖仍以比例代表當選眾議員,表示將辭去幹事長職位,何人接替該職位,將影響日本某些政策的方向。由於甘利(AMARI)是與安倍(ABE)、麻生(ASO)是合稱3A的夥伴,更換幹事長後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新幹事長人選如係茂木敏充還好,如是林方正出線,則對我較為不利。
岸田首相乃第二位出身廣島首相,崇尚和平,對中韓態度相對溫和,中國必定主動接觸,岸田曾於2016年4月訪問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雙方進行「激烈的議論」,他認為日中當然要維持對話,但對話必須表達日本立場。另岸田於10月27日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視訊高峰會時表示,台灣位於與專制對抗的最前線,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甚為重要,日美兩國有必要就台灣有事進行聯合兵推演練,故「台灣安全」議題已成為自民黨內的顯學
美中均盼日韓合作,盼落實日韓落實軍事同盟,日韓關係不好對美中都是頭痛議題,五個月後韓國新總統選出後情勢將更為明朗。台灣應該加強與公明黨及維新黨之聯繫,公明黨雖僅獲31席,但影響力大,對中國政策溫和,而維新會乃地方政黨,紮實經營而成長,立場偏右,支持台日經濟合作,我政府必須思考「北向政策」,加強與日本經貿往來。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日本眾議院大選後的日中關係評估
岸田文雄政權建立之後的日中關係的走向將繼承宏池會的傳統和原首相安倍晉三的對華戰略,求同存異,選舉結果不會改變日、中關係對抗的長期發展趨勢。日中關係緊張的根源來自於90年中共大力宣傳抗日民族主義情緒,使日中關係可謂已進入「半冷戰」狀態,日、中矛盾是超過美、中矛盾。
中、日之間除了歷史問題外,還包括戰略對抗、領土爭議、外交摩擦與意識形態等,直到今日還要加上涉及台灣的議題與相互指控核廢料核廢水排入海中的危害。尤其2021年4月美、日峰會聯合聲明之後,日本一連串的抗中挺台舉動,與中方一連串對日密集的批判恐嚇的言行都是難以修復的全方位對抗行動。
若日本政局若不穩定,則日、中關係就會出現若干緩和跡象,如日本從2006至2012年以來就換了6任首相,而胡錦濤於提出改善中日關係的四項主張後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2008年宣佈「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本年10月習近平與李克強以罕見的速度致電岸田文雄祝賀當選日本首相,習更與岸田通電話,表達改善日、中關係的意願,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看起來又是一個善意和緩的開始。
但美中競爭與對抗,在意識形態、政治外交、經濟科技、國防軍事與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深化與固化了日、中關係對抗的結構,儘管明年是日中建交50周年,即便雙方有意願緩和、改善或穩定兩國關係,最終恐難突破兩國的歷史輪迴。
立法委員郭國文擔任與談:
選前對自民黨較不看好,維新會由11席成長至41席,自民黨能自行過半乃北韓飛彈試射及中俄艦隊繞日本,導致亡國感油然而生,岸田領導全更堅定,強化修憲的可能性。
關於外交安保政策方面,岸田對中國擴張表示強硬對策,即使習近平李克強恭賀勝選,岸田急於去COP26,主要乃跟拜登見面,主要要確定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及拜登對東亞經濟峰會的、CPTPP及東海南海台海三海之態度。由於岸田夫人任職廣島馬自達集團,預料岸田對減碳不會太熱中。
第二場次:「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
美中關係的辯證邏輯:競爭為主體,對抗和合作互為表裡
美中關係在經歷大半年的叫板階段,雙方對於彼此底線有了認知之後,逐漸過渡到以競爭為主體的相對穩定階段。台灣對此應該有處變不驚的長線思維,著眼於有效訊息 (signal) ,不對短期雜訊 (noise) 作出過度反應。
美中雙方的共同底線共識是「不想鬥到破」,雙邊關係的主軸是「競爭」,「對抗」則是促成合作的重要手段。溝通和互信建立機制為「鬥而不破」的基礎,對抗和合作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表裡。對抗引導合作,合作亦伴隨對抗,這是中共馬克思主義思想裡的正反合「辯證法」的邏輯。
看到美中在對抗,就判斷很快地「中美必有一戰」,看到美中偶爾有良性溝通,就斷言美國馬上要「出賣」台灣,此兩種常見情緒或許都失之片面。在美中邁向戰略競爭的時代,台灣只須採取平常心,哀矜勿喜、處變不驚,著眼於長線思惟,深化自身籌碼和不可替代性即可。
美中鬥而不破就不會有戰火,只要美中「競爭」仍是主軸,台灣便會是重要夥伴,只要美中夠維持「鬥而不破」,台灣就不至於被捲入戰火前線,所以美中合作對於台灣也可以是好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布林肯與王毅日昨在G20的會談與本年三月阿拉斯加會談比較態度比較和緩,當時拜登甫就職,中共藉此下馬威,並試探彼此底線,此次緩和乃為拜習會鋪路,中亦盼美國勿抵制東奧。
拜登對台灣支持力道超乎預料,渠從8月19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直至11月27日參加「東協線上峰會」曾多次分別表示若台灣遭受攻擊時,美國將作出回應,並強調美國對台灣有「堅若磐石」的承諾,難怪蔡英文總統26日對CNN記者提到「有信心美國會防衛臺灣嗎?」時,毫不猶豫的說「我對此有所信心」,蔡總統也首度承認美國駐軍,孫曉雅處長亦未否認,顯然蔡總統談話事先知會美國,台灣乃美國美中政策的良善力量。
拜登的說法正與「台灣關係法」不謀而合,該法提到臺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付上述危險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此一行動當然包括拜登所承認的「保衛台灣」。日前美國首度提及2758號決議支持台灣聯合國,乃五十年來首度評論。
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美中近期台海周邊軍事動態
當前台海軍情仍延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講話之主調,強調對台政策仍堅持和平統一、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以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尚無跡象顯示共軍會將此類灰區行動升級成為軍事衝突。習近平在明年中共20大前,仍以穩定內部局勢、以及中美關係為主,以順利延任,在台灣不主動挑釁其底線下,不會考慮對台動武。2023年3月中共兩會後,習近平順利出任其第三任期的國家主席之後,至2024年1月我國完成總統大選選出下任總統之時,屆時台海軍情變化之可能性會增加。
雖然目前中共並無對台動武之意圖,但共軍對台作戰能力卻與日俱增,習近平發動軍改迄今已6年,成果逐漸浮現,最終將呈現為共軍遠距海空投射作戰力量執行作戰任務之能力,近期共軍海空軍機艦及火箭軍導彈等已展現出之向南海、第一島鏈外西太平洋海域執行軍事行動之能力。
台海安全不能依賴中共領導人之善意,而是要建構在台灣本身的國防實力,
面對共軍日增之威脅,在中共領導人尚無武力犯台意圖時,本諸與對岸「進行軍事競爭而不從事軍備競賽」之原則,亦加速推動各項軍事革新作為如建構不對稱作戰能力、強化後備戰力、提升人員素質等。
美中軍事關係和近期美軍與共軍在台海周邊之互動則呈現出「戰略層級競爭、戰術層級對抗、戰鬥層級無意衝突」之現象。在戰略競爭與戰術對抗下,美中兩軍能夠在戰鬥層級行動中不會出現衝突,雙方曾簽署的海空遭遇安全行為準則所建立之即時溝通機制,使雙方第一線機艦能夠透過此機制判明對方意圖、避免出現非意圖性衝突。此行為準則適用範圍雖然在美方提出但中共反對下未納入台海,但中美兩軍應熟悉此即時溝通機制,於緊急情況下仍可循此機制模式進行溝通。
整體而言,在台海周邊軍事動態上,共軍無意犯台、國軍無意挑釁、美中兩軍無意衝突,此局面至少可維持到2023年3月習近平再度續任國家主席,順利完成其延長中共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任期之目標為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台灣於美中競爭之角色
即便美國對台灣有「台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台灣一直對美國有「棄台論」的擔憂,直到近幾年美國行政部門開始加強對台灣的實質支持,特別最近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公開表示北京當局在誤用2758號決議施壓聯合國阻止台灣參與,將美中衝突中的台灣問題拉到最高點。
習近平拒絕再繼續接受美方或是西方國家對其國家的角色設定,開始又回到當初冷戰時期中國對美國或是西方制度的抗拒關係框架中,迫使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認為中國不是單純的國際秩序維護者,而是新的修正主義國家。經過2008年全球經融風暴、新型冠狀疫情的控制的經歷後,中國試圖對中國內政干預的勢力作出抵抗。
台灣讓美國驚覺中國改變,使美國提早了解中國威脅的嚴重性,台灣將美國拉入反中的陣線中,由於台灣直接受到中國時時刻刻的壓力,所以更能主動提供美方訊息,故台灣早已經由被主宰、被拋棄、被共治、被殖民、被欺負的角色中,轉變為主動樞紐的角色,也將美國及共同理念的西方國家和夥伴,拉入全球抗中的行列中。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
日本第49屆眾議員選舉與外交安保未來走向
此次自民黨當選席次比選前各方預期理想,不但符合岸田選前預期目標「執政聯盟能取得過半數席次(233席)」,甚至自民黨本身剛好達到單獨的「絕對安定多數261席」(在各委員會都能達成執政黨委員多於在野黨委員),這是自民黨繼過去3屆大選贏得「絕對安定多數席次」,使得前首相安倍晉三得以執政長達8年,而此次也能達標的情勢看來,對自民黨的岸田政權來說將可確保執政的穩定與政策推行。
縱使自民黨面臨日本人民近兩年來對安倍及菅義偉政權的防疫工作與經濟振興感到不滿,且新的岸田政權僅憑黨內派閥大老選定而缺乏民意的基礎等等不利選情的情況,以及立憲民主黨、共產黨、國民民主黨、令和新選組、社民黨等5個在野黨,選前以「合縱連橫」之勢企圖複製2009年的民主黨的翻轉奇蹟,終也未能得逞。探究原因計有:
(一)岸田施政理念受到期待-針對防疫工作、經濟發展、外交安保等均提出具體指標,等受到日本國民的期待。
(二) 同仇敵愾於中國的威脅-隨著中國近年來所謂「大國崛起」後,在印太地區行使擴張霸權等劣行,自然遭到日美等國家結盟反制,並自然引發日本國民的憂患意識與同仇敵愾,轉而支持自民黨「親美反中」的安保立場。
(三)黨內派閥大老的運籌帷幄-自從總裁選後到岸田組閣,直至眾議院的全面改選獲得預期目標,長期執政的自民黨藉著總裁大位、地方選舉的資源分配,拉黨結派而形成勢力版圖,豈是在野黨所能望其項背。
(四)「權力鐵三角」的共生共榮-自民黨之派閥、官僚體系和財閥等「鐵三角」力量相互運作,派閥為官僚提供相對寬鬆的政策制定環境,而官僚體系進行政策扶持企業,以獲得財閥給予財政與人員動員。
岸田政權唯派閥與美國之命是從,且面對中國霸權威脅更甚既往,故將採取更積極的隨美安保政策,調合鼎鼐完成各項修法。自10月就任後,旋即在外交安保方面加大日美同盟與印太戰略運作力度,配合美國全方位對中國進行圍堵與遏制,擬透過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畫大綱」、「中期防衛能力整備計畫」以利日本因應外交安保環境的變化。
即使法案的修改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對外交安保領域投入的經費、人力、資源等只會越來越大,且繼續優先考慮聯盟,除了印太地區的盟國之外,將與歐洲、南海地區國家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理念將成為日本在該地區拓展外交的主要工具,可想而知日本對恣意破壞印太區域秩序的中國,勢必持續隨附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國際現實下的日美台關係更趨緊密,位處在中國與日美兩大勢力之間的台灣,戰略行動的選擇上也就格外重要,所以台灣則需審時度勢地運用「地緣戰略」及「科技戰略」的兩大優勢,主動積極地把握與日美「同島一命」的勢頭,突出在印太地區的價值與關鍵作用,並「借力使力」緊密的與日美進行區域經濟整合、科技產業與海上安全等多面向的交流合作,確保台灣的永續生存發展。
立法委員羅致政與談:
一、 日本此次眾院選舉顯示雖經濟議題當頭,民意亦甚關切外交政策,由各位引言人的發言亦印證美中競爭關係及美日關係的發展符合我們年來的各項解析。美國拜登政府繼續執行以競爭為主軸的中國政策,與理念相近國家結盟,共同處理中國軍事擴張。由日本選舉結果及G20的各項決議內容觀之,個別國家內部民意及各盟國政府也均甚支持以美國為首的與中國競爭策略,共同來對抗中國的崛起。
二、 民主國家內部民意對國家政策影響深遠,本年四月間日本菅義偉首相與美國拜登總統會面後,日本經濟新聞民調顯示50%予以肯定,僅32%不肯定;五月九日讀賣新聞民調顯示70%支持美日抗中政策,僅有19%不支持,該民調更顯示47%受訪者支持日本在美日同盟架構與美國共同行使自衛權,以反制中國武力犯台行動,僅有41%不支持,另有88%受訪者認為中國軍事擴張行動對日本是一種是威脅,59%認為日本應與美國採取一致的中國政策。72%的韓國民眾認為中國是威脅,更有61%受訪者認為應與美國採取一致的中國政策,顯示美國政策都得到日韓民意的支持。另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針對美加及九個歐盟國家調查顯示,52%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對手,在在顯示各主流國家民意對中國持不友善看法都急遽升高。
三、 各國內部民意及國際社會一致反中,台灣的重要性更為浮現,台灣乃兩大陣營前線國家,為西方民主盟國爭取的對象,也係中國欲奪取的對象。中國對台非立即武力犯台,乃欲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故台灣應選擇與盟國站在一起反制中國的認知作戰(disinformation)及沈默侵略(silent invasion)。美中競爭關係主軸下,由月前拜習電話會及日昨布林肯會王毅後的聲明內容分析,美國已認知到不使用合作(Cooperation)字眼,布林肯更直接以work together取代合作。美國對中國競爭主軸乃國際領導權及世界遊戲規則的競爭。
田院長結論:
一、 日本乃君主立憲國家,採內閣制,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施樂伯 (Robert A. Scalapino)教授曾描述日本為一個半政黨(One and a half party)的政黨政治,國際政治學者較少研究自民黨與各小黨關係,而著重自民黨內派系消長情形,此次選舉在野黨又瓦解了,再度印證施樂伯的看法。
二、 受到中國近年來軍事擴張的影響,日本不但國內民意,且包括各界菁英均反中,百分之九十民意反中,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類似調查,顯示日本對中國政策短期間內應該不致有所改變。
三、 中國年來對國際重大政治事件並無重大宣示與反應,且習近平主席近兩年未出國參加國際政治活動,此次亦未參加G20峰會,表面上似為下11月8至11日舉行之六中全會佈局,其實也在處理內部嚴重問題,例如前不久處置法政系統高層,為其連任清除障礙。一般預期習將不會受到內部太多抵制而會為延任,可見將來仍以習近平為觀察指標,習第三任將不會有集體領導,主要將指派核心幹部主掌軍委、中辦主任、中組部、中宣部及政法系統,其餘如兩會等其他機構,包括政治局可能會形式化。
四、 美國拜登總統也面臨內部問題,參議院席次雖與共和黨平分秋色,但黨內有兩位主見較強議員尚待說服,預算案之通過受到挑戰。明年期中選舉民主黨如果受挫,共和黨將更為團結,形成相對弱勢的民主黨必須面對川普化的共和黨,在強度反中的共和黨壓力下,拜登總統將繼續執行強硬的中國政策,故美中間之緊張關係難以改善。
五、 G20峰會決議雖無拘束力,但其討論關於重整供應鍊及數位化協定等決議相當重要,料將主導國際秩序,台灣非G20會員國,除應持續關注攸關我國家安全生存之中國、美國及日本外,也要注意歐盟國家,尤其義大利跟法國角色相對提升,我應思考如何與歐盟國家在共享民主價值外,如何就我國經貿實力與歐盟國家合作,加強連結,以扮演更重要角色。
座談會結束。
田院長主持第一場次「日本眾院大選與外交安保情勢」情形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引言情形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林賢參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引言情形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郭國文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主持第二場次:「G20與美中戰略競爭態勢」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引言情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引言情形
國防大學中軍所所長馬振坤引言情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引言情形
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羅致政與談情形
田院長與引言人及與談人合影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國內媒體針對本座談會相關報導連結如下:
聯合新聞網: 學者:中俄艦隊選前挑釁日本 成自民黨最佳助選員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858202
中央廣播電台: 中俄亂入 日本不爽!眾院大選結果顯示親中派已徹底瓦解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5619
台灣國際戰略勿侷限美、日 田弘茂:別忘了歐盟正在向我們搖手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5628
太報:日本眾院選舉自民黨單獨過半 學者:岸田對台政策延續穩定
https://www.taisounds.com/Global/Top-News/NEA/uid5975265438
自由時報:自民黨獲「絕對安定多數」 學者:對台日關係有正面意義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722198
Yahoo新聞: 中俄亂入 日本不爽!眾院大選結果顯示親中派已徹底瓦解
https://reurl.cc/A4KENd
星島環球網:馬振坤:美中在台海軍事競爭對抗 無意衝突
http://www.news.11fa.com/hk_taiwan/2021/1101/917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