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 座談會

「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辦理情形

 07-16-2022

我要分享:

「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辦理情形

國策研究院如期於本(7)月1日(星期五)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6樓602室舉辦「北約峰會與印太安全架構」座談會,座談會由國策院田弘茂院長主持,分別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就「印太安全架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就「美國、北約與烏克蘭戰爭」;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就「北約新戰略概念與中國威脅」;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就「北約與日本延伸合作架構」;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就「中俄戰略協同」;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就「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就「20大前中國對台威脅」等議題分別進行引言,並由立法委員羅致政擔任與談。座談會共吸引近百位各界人士與會,並有數十位線上參與,與會學者專家會後分別接受媒體記者訪問,座談會圓滿成功。

 

院長致詞:      

本座談會主要乃配合日前舉行之G7及北約高峰會,對國際戰略有新的闡釋,過去半年來歐洲及亞洲地緣政治產生重大變化,盼藉此座談會分析國際情勢的發展並提出前瞻性的展望。首先在歐洲方面,俄烏戰爭喚沈寂多年的北約,在美國主導下,此冷戰時期產物不但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更吸收北歐重要國家瑞典及芬蘭為新成員;其次在亞洲方面,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也有新的發展,韓國及菲律賓新政府展現親美立場,為亞太安全架構注入新的動能。     

北約的成立乃針對俄國,印太戰略為因應中國的擴張,本次北約峰會更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的威脅與挑戰,此舉對全球戰略環境及亞洲安全情勢均造成莫大衝擊,尤其近年來中國軍事擴張更改變台海局勢,故有必要針對影響我國生存與發展的各項議題加以研析。另本年十月中共二十大及十月美國期中選舉乃本年重大國際事件,將左右國際情勢發展,本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對上述議題均有專研,定能作最精闢的研析。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北約安全體系的擴大與強化    

日韓澳紐四大非北約成員的與會,以及英國外長特拉斯極力呼籲北約對台灣出售武器,甚至呼籲北約應保護台灣。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也史無前例指稱「中國是嚴重威脅,霸凌台灣等鄰國。」北約國家的法國、德國、比利時海軍也刻正參與「環太軍演」,這都象徵北約可能放眼海洋安全的趨勢,以印太北約形容不如稱之海洋北約。  

中共將台海定位為內海為北約關切議題,系統性配合法律進行擴張,排他性訴求衝擊國際秩序,其核武庫約有350件核彈頭,近年則快速增加核彈頭以及投擲載具,未來可能具備主動核攻擊能力,改變全球核武態勢則也就改變世界政治權力。並在傳統兵力的「區域拒止」(A2AD)外,新增阻絕外軍介入台海、東海議題之政治拒止籌碼。   

短期內俄烏戰爭不會結束,北約峰會僅維持對烏克蘭的援助,烏克蘭新召集的後備部隊可在8月完訓,有機會於秋季發動戰略性反攻。北約本身受到俄國侵烏影響,普遍同意增加國防預算至GDP2%,並將「北約應變部隊」由4萬人擴增至30萬人,同時美軍也恢復第五軍編制,並將永久駐地設於波蘭。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美國、北約與烏克蘭戰爭     

拜登上台尋求「集體行動」,然而烏克蘭戰爭卻是聯合國「集體安全」的失敗,無法像 2001 年有聯合國安理會 678 號決議案號召 28 國聯軍將伊拉克從科威特驅逐出境,由於烏克蘭不是北約的成員,無法適用公約第五條使用武力,只能退而求其次,透過北約組織的「集體防衛」有限制性武器提供給烏克蘭,但無形中團結北約,成為北約成員的黏著劑與推進器。    

拜登成功使台海安全議題成為民主國家的共同關切,而不再只是美國的單獨的問題,2022 年 5 月,拜登訪問韓國,發表「超越朝鮮半島的全球全面戰略同盟」聯合聲明,另美日安保條約的安全關注焦點早已不再侷限日本及其周邊事態。     

所謂四個安全夥伴韓、日、澳洲、紐西蘭參與北約馬德里高峰會,中國外交部表態反對,北約雖對中國有諸多猜疑,但仍不將中國視為「對手」,但對中國挑戰北約的價值觀等則以提昇凝聚力因應。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北約新戰略概念與中國威脅     

2022年北約新戰略加入中國為系統性威脅為內容的主要原因乃過去十年來國際戰略環境已經出現系統性的變化,中國除了有改變現狀的實力之外,更有改變現狀的意圖和行動,習近平不但挑戰美國過去所建立的民主自由的國際秩序,更要自己重新定義一套獨立於美國之外的規則。北約新戰略的目的為:(1)試圖恢復自身對於歐洲大陸的長期影響力;(2)確保歐洲的價值體系和制度;及(3)西方國家同時要準備好應付兩個威權國家的準備。     

3月間北約布魯塞爾特別峰會聯合聲明特別呼籲包刮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各國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所載的包括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在內的國際秩序,不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並避免採取任何有助於俄羅斯規避制裁的行動。北約除決定援助烏克蘭外,亦為自身對於歐洲大陸的長期影響作準備,此乃北約提出新戰略概念核心。  

 

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北約與日本延伸合作架構        

這次的北約高峰會與以往迥然不同,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此峰會邀請來自亞太的國家包含: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與會,其中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為特殊,日本擁有長期與中國交手的經驗可以為歐洲提供需要的協助。        

自俄烏戰爭報發後,日本於第一時間表達對於烏克蘭的支持,並提供軍事裝備給烏克蘭。日本的立場出現極大的變化,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時,乃唯一一個未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G7會員國,這次的轉變使歐洲提高了對日本的信賴,並打破其過往「在國際社會中對於有關紛爭知事,總不願表明立場」之印象。        

北約於今年之《戰略概念》新增修了「正視中國隊歐洲在安全保障、利益及價值觀上所引發的課題」,並首次將「對抗中國崛起」寫入指導原則,展現出北約重視中國的威脅。歐洲國家雖然具有與俄羅斯交手之相關經驗,但其也正在與日趨威脅的中國之間關係要如何調整,因此日本乃這次北約高峰會之重要角色。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中俄戰略協同  

從中俄角度看北約峰會,中國清楚感受到軍事實力與美方的差距;俄羅斯軍事實力是全球第二,中國為第三,兩者與軍事實力第一的美國存在極大差異。  

俄烏戰爭後,中國和俄羅斯更確立兩國的戰略協作,尤其在六月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後,兩國在經濟及軍事之關係已經更加緊密,由隱性轉為顯性;中國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形成邪惡軸心,逐漸演變成「新冷戰」的雛型。  

俄烏戰爭迄今,中俄兩國似乎找到對應西方制裁的方式,中國主動公佈其隊俄羅斯石油的依賴,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每日交易金額高達數十億美金,相較之下,其在俄烏戰爭的開支為每日8.43億美金,由此可知,俄羅斯經濟並無危險;中俄經濟結合與戰略關係協作,俄國同意放行中國「一帶一路」深入中亞,兩國結盟關係日趨顯著。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        

美國總統拜登於日前在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向畢業生發表畢業致詞時表示:「我們正經力專制與民主的對抗」並提及其在當選之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電話中告訴他,民主「無以為繼」,「專制將主宰世界」。民主需要共識,共是需要時間,截至目前為止看不到大成果,中國的發展趨勢已經不會再改變;而是西方國家握有改變國際秩序的variable。  

中共的《非戰綱要》提到「創新軍力」的運用方式,每個國家均有自己的軍隊,運用軍隊方式也不同,推測中共的《非軍事綱要》係「升級版的灰區行動」;中共很有可能使用軍事的灰區手段(gray zone)壓迫他國。《非戰綱要》的發佈意指共軍可以在戰爭時期進行「特定軍事行動」,並將目標鎖定「三海一洋」(東海、台海、南海與南太平洋),進一步維權;對他國而言乃擴權與壓迫。  

2021年共機侵擾日本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自衛隊派機攔截共機逾千架次,佔自衛隊空中勤務7成;中共也派海警船出現在釣魚台周邊,天數高達332天,遠高於日本公務船,中共已經實質改變東海現狀。南海部分,中共在2019年底中共完成南海四個人工島礁軍事化,達成實質南海戰略外推,接下來極有可能運用《非戰綱要》針對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越南。在台海部分,中共於本(2022)年兩度否認台海中線之存在,中共正試圖運用《非戰綱要》逐步蠶食鯨吞台海現狀。至於南太平洋部分,中共於本(2022)年4月20日與所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後,並與南太平洋實國簽署共同發展願景,基於《非戰綱要》,中共可以隨時派遣武裝部隊進駐,維護當地中國人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范世平:20大前中國對台威脅        

今年六月所舉辦的香格里拉會談,中國防衛部長魏鳳聲稱,若有人膽敢將台灣分裂出去將「不惜一戰」;魏鳳如此說法乃對內宣傳,強調習近平武統台灣的決心。但是台灣與中國現在係分治且分裂,中共並沒有對台發起戰爭,中共此說法乃前後矛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稱中國對台海享有主權與管轄權,否認台海是國際水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上(6)月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普丁強調反對任何勢力藉新疆、香港及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中國想藉此形塑如果武統台灣是有國際支持的,中國就不孤單,此舉也能如拜登一樣的拉幫結派來反制中國。但是俄羅斯並未真正力挺中國,因為習在同一場合沒有力挺俄羅斯侵佔烏克蘭,反而是態度模糊,顯示中俄在軍事合作上似乎是貌合神離。  

在中共召開二十大與北戴河會議以前,中共會有一系列對台的動作,此乃關乎習近平是否能順利接續第三任任期。因此習近平以台灣作為其執政的合法性基礎,動作會多、法條會多,實質上並不會攻佔台灣外島或對台進行實際的武力作為。  

 

立法院委員羅致政與談:        

北約乃軍事組織,它不像歐盟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中國帶給北約與歐洲的挑戰並非軍事挑戰,乃系統性之挑戰 (systematic challenge),我們不能期待北約在印太安全架構辦演重要角色。中國乃系統性挑戰者,歐洲國家及北約在下述幾個事項視中國為真正威脅。第一,中國的5G科技發展構成他國的挑戰,科技乃戰爭的核心價值,其有很強的軍事與安全意涵,中國在這個領域跟歐洲競爭,對歐洲來說是極大挑戰。  

第二,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擴及第三世界,也滲透歐洲國家基礎建設,包含德國漢堡、荷蘭鹿特丹、西班牙畢爾包等港口,皆是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所協助建設。若中國掌握這些基礎建設,北約軍事行動是必受到影響。  

北約至今僅有概念(concept),未提出對中國的「總體且一至性」之應對戰略,雖然北約認知到中國係重要議題,但是北約內部有30個國家,各國皆有不同看法與立場;因此北約要尋找共同看法與主張仍需時間與外交努力。  

現在並無「印太安全架構」的存在,QUAD與AUKUS是否屬於印太安全架構或安全架構?這兩個組織是否有資格(qualify)被稱作安全架構?印太安全架構的第一線是印太國家,以日本、韓國為首,北約係第二線以後的角色,此安全架構純屬理想而非現實,國人必須理解。

 

院長結論:     

印太安全架構並非Institutional定義,而係Framework意涵,此架構特徵為美國主導,成員均為民主國家,且以中國為對象等,其形態包括雙邊或多邊對話,雙邊或多邊的聯盟及雙邊結盟,相當彈性應對亞太變局。本日座談會乃研討本年上半年的發展,國際情勢變歡莫測,誠動態發展,下半年觀察重點為俄烏戰爭以何種方式落幕,由於普丁相當程度依賴習近平的支持發動戰爭,習是否全面掌控,關係重大,最後全球經濟在通膨等因素影響下必出現衰退,全球供應鏈是否重組,能源及糧食問題均值得進一步關注。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主持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介紹引言人情形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蘇紫雲所長引言情形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林正義研究員引言情形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王宏仁教授引言情形


綠洲文教基金會謝文生執行長引言情形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王智盛秘書長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郭育仁執行長引言情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范世平教授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羅致政與談情形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蘇紫雲所長受訪情形


立法委員羅致政受訪情形


與會學者合照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座談會會場之三


座談會會場之四


座談會會場之五
我要分享:

更即時、更瞭解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

歡迎追蹤我們的社群軟體,或是加入LINE訊息通知。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