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研究院主辦,陳啟川文教基金會及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協辦之「中共二十大、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座談會如期於本(10)月24日(星期一)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8樓803會議室舉行,分「中共二十大焦點觀察」及「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兩場次討論,「中共二十大焦點觀察」場次由本院田弘茂院長主持,分別邀請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就「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就「中國共產黨20大與今後的兩岸關係」;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就「習近平新內閣:政治過硬、武嚇台灣、經濟放軟」;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就「中共二十大前的中美晶片戰與台灣重要性」;及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洪耀南就「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等議題進行引言,並由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明居正擔任與談。
至於「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場次則由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分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就「美中關係新常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就「中共對台政策新常態」;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就「兩岸關係新常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博士就「對未來兩岸關係新常態的評估」;及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就「解放軍對台新常態」等議題進行引言,並由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擔任與談人。座談會吸引百餘位各界人士與會,並有數十位線上參與,與會學者專家就各項議題精闢分析,圓滿結束。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致詞:
歡迎海基會代理董事長許勝雄及國防部前部長蔡明憲蒞臨座談會指導,日昨中共黨中央重要人事及黨章修改均已定案,誠如上週座談會提到,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對文革作出結論,將毛極左路線扭轉成改革開放路線,習近平在二十大又主導轉回新版左派路線,扭轉過去對中國所熟悉的印象,對中共政權及兩岸關係將造成深遠影響,接續上週對二十大之初探,本日座談會將分成「中共二十大焦點觀察」及「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兩項議題作深入解析。
「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場次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
中共二十大深受全球矚目,習近平上週政治報告強調安全及鬥爭,改革開放已非重點,將走回計畫經濟老路;打破各項慣例及潛規則,另強勢主導人事及政策走向將將逐漸發酵,預計明年三月兩會後將有進一步清洗行動。共同富裕已非口號而係政策,所謂「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新經濟將科技及金融等私人企業重新清洗,完全納入中共整合的資產負債表。
二十大未指定或培養接班人,亦即習最少再做兩任十年,陷入普丁獨裁者陷阱。新經濟政策將針對私人財富進行動態清零,預期造成社會動盪,進入黑暗期。對外關係方面,美國於會前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將運用所有可用政策工具與中國進行制度跟價值鬥爭,前景不容樂觀。
雖武統台灣非習近平優先選項,但習非理性,兩岸關係已成國際議題,國內如有人仍寄望中共善意,主張避免刺激中共,不啻是活在江胡時代的平行時空。中共人事實在難以預測,二十大以前國內專家對李克強及汪洋仍不離不棄,可見一般。
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中國共產黨20大與今後的兩岸關係」
二十大後中共背離鄧小平路綫,放棄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改革開放與四項基本原則為基本點,而以實現强國夢爲中心,並以民族主義與個人崇拜為基本點,預期二十大以後黨内的路綫鬥爭仍將繼續。
二十大人事乃歷年來保密最嚴密者,新人事佈局以閩江新軍、之江新軍、浦江新軍、及新西北軍所組成的新權力平衡,常委名單排在前面的李強、蔡奇及丁薛祥等並非政治明星,口才欠佳,學歷也低,分別來自財經學校、福建師範及機械學院,無人是名校畢業,全係習親信,用人唯親,政績不重要。
個人認為中共已進入武統台灣階段,決策更不透明,變成習一人的戰爭,過去因動機不強、能力不足、及後果嚴重等因素不復存在,由習一人作決策,兩岸如羊狼,羊如為避免狼來吃而談判,無異頭腦有問題。
胡錦濤不尋常離場,在座其他人根本不回頭關切,可見絕非健康問題。胡交棒習時深知習之能耐,可能對將兩個確立載入黨章有不同意見,屆時如不贊成或棄權,恐造成尷尬難看局面,故事先將其請出去。在場只有胡可以反對,故習怕其史上留名,今後黨內矛盾及民間矛盾將進一步激化。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習近平新內閣:政治過硬、武嚇台灣、經濟放軟」
習近平人馬全面掌握中共黨政軍大權,其中被視為新任「國務總理」的政治局常委李強為強硬派,新任軍委副主席的何衛東曾任攻台主力的東部戰區司令員,這都被視為落實習近平意志並可能對台強硬的訊號。習完全掌握黨政軍,政治上過硬,透露其內心不安,都沒有其他派系及女性點綴,李強排名前面,將可能擔任總理,其他常委均係政治官僚,重政治輕經濟。
軍委會的人事安排乃協助習近平軍隊維穩並替習近平的武統台灣背書,六位軍職委員有三人為新任命,軍種分布為五位陸軍、一位海軍,兵科與專長屬性則為3位作戰軍官、2位政工軍官、1位科技軍官。由此一布局觀察,掌握陸軍為掌握槍桿子的基礎、政工軍官則強化共軍對習近平路線、何衛東的出線則是替習近平的武統台灣說背書。
台灣問題並未危及習穩固其權力,中共犯台與否仍取決於台灣本身實力,故台灣要充實戰力,落實防衛力量。中共料將續對台進行軍事威懾,明年兩會前不致輕舉妄動,動武時機從2023年到2027年都有人提到。下月15日聯合國將正式宣布全球人口破80億,對能源等資源需求大,中國人口眾多,對其經濟發展形成極大挑戰,其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可能在明年兩會後鬆綁。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中共二十大前的中美晶片戰與台灣重要性」
本人願以峰迴路轉來形容與上週評論的反差。胡錦濤遭架走,整排由其提拔的高層不為所動,胡當年完全交棒,卻落得習如此對待,顯示中共高層運作如此無情無義,亦顯示習故意釋放訊息,如同金正恩當年對待其姑丈一般。中共高官噤若寒蟬,各人明哲保身,作壁上觀,沒人敢講真話,未來誤判可能性高,香港問題證明,未來犯台也不意外,因均是習一人決策。
人事安排顯示團派遭殲滅,上週座談會分析習政治報告時間縮短,表示未能掌控全局,顯示吾人過於天真,習昨天閉幕典禮上不咳嗽也不喝水地掌控全局。李克強及汪洋遭貶抑,王滬寧降級為中央委員,上週習故意示弱,引蛇出動,俟團派私下運作時一舉殲,也可能團派自願退出權力中樞。
高層人事安排顯示以習為尊,抱團取暖,劉結一遭罷顯示習對其工作不滿,對台動武機會增大,中共武力犯台與否與民進黨政策無關,實乃中共內部及國際環境問題,國內反對人士應該思考團結以對。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洪耀南:「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
李克強打臉習近平宣稱六億人年收入不到一千人民幣、主張第三經濟及集結十萬人大會等作為都未能保全職位,顯示中共大會都是鬥爭,胡春華未進入政治局常委,適用先前所稱「能上能下」例子。
十九大黨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領導核心』內容在二十大修正成沒有帶總書記頭銜之『習近平中共黨中央的核心、全黨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升級為『指導地位』,因此習近平等於黨中央等於中國共產黨,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於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思想等於馬克思主義,從此以後習近平掌控一切。
中共面對政治上毛澤東陷阱、經濟上中等收入陷阱、及國際關係的修昔底德陷阱等三大陷阱,加上疫情、烏俄戰爭、及通膨都還沒有塵埃落定,使局勢更加複雜。如果毛澤東是打左轉燈向左轉,鄧小平是打左轉燈向右轉(政左經右),那習近平是開警示燈向左轉。有極左的馬克思主義,也有極右的民族主義(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有雙循環的開放經濟,同時並存動態清零封城,反對霸權主義,又有社會主義強國建構的國際體系等等又左又右的矛盾。
中共向來存在東西、城鄉、及所得三大差距,號稱四億人脫離中等收入陷阱,推出雙循環,全國統一大市場,並由中央控制。一帶一路外循環遭遇各項挑戰,人民幣難以挑戰美元地位,短期美中軍事競爭將進入另一階段。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明居正與談:「從二十大人事看未來政策走向」
二十大人事安排有驚奇但無驚喜,高層官員在國內辨識率低,能下的不只胡春華,還有李克強跟汪洋,扶貧有貢獻的人下台,而蔡奇處理北京低端人口遭非議,但在天子腳下仍然升職,上週研判汪洋合適當總理乃從下往上看,李強出線是從上往下看。可能擔任總理的李強,並不像過去的總理都曾經有過副總理或者是國務院的工作經驗。因為他在這方面略顯薄弱,所以合理的預期應該是在明年的3到4位國務院副總理當中,應該有經濟和財經背景比較雄厚的人選。
幾年來外部的貿易戰以及內部的清零政策,使得中國大陸的經濟大受打擊,研判中共中央會重新鼓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作出有限度的政策調整。但由於美中貿易戰以及不斷升級的制裁行動,中共恐怕必須被迫降低對於外貿的依賴,著重所謂的內循環,但中產階級沒有太多餘力進行消費,從而削減了內循環的力度。另須面對包括就業與失業、房地產、金融危機、糧食問題、共同富裕問題、地方財政等等問題。
中共明白沒有實力與美國進行硬碰硬的競爭,雙方雖然在貿易、金融、科技、軍事、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對抗,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的關係應該會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雖不放棄武統,但短期內進行並不可能,除非誤判,俄烏戰爭顯示美中俄誤判持彼此釋出訊號。習大一統可能陷入集體思考陷阱。中共文宣東昇西降,可能強化其誤判,將來內政外交問題多,黨內必出新的反習聲浪。
「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場次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
中共集體領導,未來國際關係將以霸道方式實現單邊主義,外交上更無視國際法規範,則軍事上續將挑戰現狀數造新常態。今後習料將加強對內控管,王毅升任外辦主任,錢剛將接外長,張又及俠及何慰東擔任軍委副主席,顯示反制外部勢力優先對台政策,另將強化對美鬥爭。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美中關係新常態」
習近平開幕政治報告雖未明提俄烏戰爭及美國,而以單邊主義等用詞批判,國際社會將發展成美中兩大集團,形成民主與獨裁的戰爭,很難緩和,美國最近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共定位為挑戰者。美中在國際安全的基調、基礎不同,兩國有共識是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或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中方強調的途徑「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而非以美國為領導的國際秩序。中國媒體對美國形容四輪傳動,及,美日雙邊安保、澳英美三邊聯盟、四方對話及五眼聯盟。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難以在印太地區獲得實質的援助。
台灣半導體變成台灣利器,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制約中國對台軍事選項,1996年及2022年對台軍事恫嚇,習首次提到「供應鍊概念的國家安全」,美國將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等科技制裁。
中國長期以來擔心美國在台海危機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相信美國在台海危機介入有高度可能性。美國對中國要創設「新常態」,反對改變台海現狀,另方面也少有主動破解之道。在台海「新常態」之下,台灣要承受較大的責任與壓力,只能期待美國扮演有效嚇阻、支援的角色。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中共對台政策新常態」
二十大後對台人事布局顯示由習近平、王滬寧、及王毅三巨頭領導,其他人事將於明年三月兩會後明朗化,政治報告涉台內容由十七大千字以上到二十大不到六百,但力道最強。對台新常態乃將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跟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牢牢掌握主動權。未強調一國兩制並非不執行,不可能放棄92共識。王毅接外辦主任,處理對台政策,一定積極對台戰略部署;王滬寧負責對台戰略設計,不可能停流於口號,一定會落實,我必須審慎看待。
習近平任期一定不只到2027年而是2032年,習解決台灣問題期限預設是五年或十年,目前反對外部勢力介入,並強調武力準備,才可以武逼談逼和,未必於今後五年之內達成武統,但一定要取得某些進程,民主協商很可能是選項之一,我面臨北京目標清楚定位,當思如何因應。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兩岸關係新常態」
習口頭報告內容比書面更重要,對台政策總體方略除續對台同胞關愛,反對外部勢力,故未來幾年兩反(外部勢力及台獨)大於促統。王滬寧將接政協主席,必推出新的對台政策論述,王毅對台將更有決策權,其對美日台均有經驗,符合習的政策路線。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必須離職,由外交部齊玉(與王毅有同事經驗)及常務副部長劉海新出任均有可能,渠等長期在國安工作,如劉擔任國台辦,將來是否會結合國安勢力成為對台工作執行重心,必將更為強硬。
由前福建軍區的張又俠及東區司令何衛東擔任軍委副主席,加上王毅,未來中共兩岸政策將更為強硬。今後國台辦將著重扮演執行者角色,而較少政策規劃,因台海已國際化。決策不確定情形增多,國民黨如何跟北京交往更具挑戰。習權力穩固下是否於2027前犯台,或因尋求第四任連任而犯台,有待觀察,雖習定於一尊,如其領導權不穩定有可能躁進。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對未來兩岸關係新常態的評估」
二十大召開過程中,外有四通橋掛標語、內有胡錦濤被架離,四通橋標語代表中國人民真正心聲,其效應正擴散之中,在國際上轉成新復國運動,將來可能會有新五四運動;而胡可能對中央委員名單有意見,想看栗習文件遭拒,犯了維護黨中央團結大忌。20大人事特徵乃習布局延任十年的安排,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的秘書化,常委變成習的辦事員等新變化,習近平變成「習始皇」,感染「普丁病」的機會增加,推翻中共集體領導智慧,難怪中國網友稱:一個人狂妄,14億人陪葬,也顯示台海爆發危機的機率提高。
中共20大人事年齡結構說明習近平布局留任十年,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齡是65.2歲,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為64歲,年齡結構分布「50後」與「60後」的委員分別為21人和3人(分別為57、58、58歲)。十八大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為61.16歲,「40後」與「50後」委員分別為11人和12人,為了習連任,不但犧牲「60後」一整代的接班人,甚至「70後」也被犧牲。
王滬寧犧牲原則擔任三朝國師,將翻新對台政策路線,強化實踐台獨有害論述,要求台企選邊,一方面關愛台胞交流,另方面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實現對台三反:台獨(DPP)、分裂(KMT)、反干涉(US Japan G7及EU),故未來兩岸交流很難正式展開,即使KMT2024掌權也無法改變。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解放軍對台新常態」
習無主動採取軍事手段,馬上犯台意圖,遏制台獨首度放在反對外部勢力之後,俄烏戰爭的經驗也讓習更加猶豫,和統或武統乃中央戰略,牽涉全國黨政軍,必須進行各項軍事方面的動員,2027係要達到建軍要求並非武力犯台。中共深諳和平跟武力乃並用的辯證原則,未來會加大軍事力道,建立軍事新常態,會在爆發戰爭臨界點前停止,因現階段乃「遏制」外部勢力跟「反對」台獨,但爆發非意圖性衝突可能性增加。
習近平曾講過建軍分2020年、2035年、及本世紀中葉等三階段,現在要求加速建軍戰略要求,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要件,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早年從連長到團長階段參與中越戰爭,具戰術層級作戰經驗,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意味習旨在加速建軍而非對外用兵,因發動戰爭須全面精神動員,需要有政治作戰經驗者,而張與另一副主席何衛東均未具政戰背景。
我必須避免陷入「決策困境」,國軍備戰乃最好方式,將來必須建構不對稱作戰及城鎮戰能力,除維持先進的基本戰力外,更需要實踐民防而非民兵,思考如何將熱心民眾納入後備部隊。首應強化民防,戰時遭受攻擊後能迅速恢復民生設施。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與談:
習近平堅持新時代思想價值,205位中央委員中無經濟學者專家,全是黨政人員,美中競爭將由鬥爭直到戰爭,美中議程都設定準備戰爭,我政府須避免因強調戰爭而造成的社會不安,但仍須有心理準備。
董事長田弘茂結論:
中共「二十大」及「一中全會」出現一些重大偏離常識研判的結果,可謂中共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最重要的會議,否定改革開放路線,傾向毛澤東思想左傾路線。未來的高層權力結構在昨天的「一中全會」後已完全拍板定案,建立習近平式獨裁,往蘇聯史達林極權體制方向前進,經由領導人政治報告,黨章修改,及決議等形式,已經確定未來重要政策走向,以及指導政策的思想路線,在權力金字塔頂層只有習近平。
為何「二十大」召開的結果會是基本上反映習近平的個人行事風格與思想方向?至少有下列五個主要的因素:
- 習近平第二任期內幾乎完全掌握武力及強制力;
- 透過中組部及黨校系統,掌握中共組織部門及相關人事任免權;
- 掌控中央政法及公安系統;
- 控制以中宣部為主的言論、思想及宣傳機器;及
- 將內外重大政策集中在若干功能性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或小組,完全由習做主。
由高層權力人事結構和路線/政策可看出,基本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及集體領導體制運作方式,「二十大」之後幾乎算是初步告一段落,接下來是名正言順的獨裁極權政治及左傾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針。中國將延續年來陸續已出現的變化,繼續深化,不排除出現所謂毛澤東極左路線的新時代版本。各領域都有忠心部屬,專業及能力成為次要,決策者歷練不足,將來能否完成其歷史任務,值得觀察。
下列重要人事值得進一步觀察:軍委副主席張又俠除越南作戰經驗外,據說與習有兩代交情,為何70幾歲還要留下來,是否因習對軍隊尚未完全把握?而公安系統及政法委系統方面,福建幫的公安部長王小洪將進入中央書記處及政法高層,掌握刀把子。
另外中央黨校常務副書記李書磊的動向也值得觀察。今後所有的重大內外政策方向,應該不會有立即轉彎的餘地。習將轉向處理棘手內部問題,包括因清零導致的經濟衰退及失業、房地產泡沫化對金融體系衝擊、國債及地方債急速攀升,及正在形成的社會動盪。
美中台關係方面,個人贊成明居正教授使用鬥而不破形容,希望如此,然而黑天鵝有時候會無預期飛進來,擦槍走火不能排除,緊張時刻提高警覺,加強自我防衛意識。在美中摩擦方面,新人事結構下王歧山及楊潔篪將離職,難以再扮演可與美國溝通的角色,目前尚後繼無人,必須重新佈署人脈。最後俄烏戰爭目前僵持不下,冬天來臨後歐盟經濟是否因能源短缺陷入高度困境,將是內部團結一大挑戰。普丁旁邊的重要幕僚或許也不希望對立繼續下去,雙方勢必要思考談和的可能。普丁是否動用戰術性核武,美國是否會進行斬首行動,也是國際社會所關切。
最後全球通膨、供應鍊斷裂、能源及糧食供需失衡,及科技脫鉤問題等,將對國際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台灣難以置身度外。
至於「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場次則由本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分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就「美中關係新常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就「中共對台政策新常態」;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就「兩岸關係新常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博士就「對未來兩岸關係新常態的評估」;及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就「解放軍對台新常態」等議題進行引言,並由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擔任與談人。座談會吸引百餘位各界人士與會,並有數十位線上參與,與會學者專家就各項議題精闢分析,圓滿結束。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致詞:
歡迎海基會代理董事長許勝雄及國防部前部長蔡明憲蒞臨座談會指導,日昨中共黨中央重要人事及黨章修改均已定案,誠如上週座談會提到,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對文革作出結論,將毛極左路線扭轉成改革開放路線,習近平在二十大又主導轉回新版左派路線,扭轉過去對中國所熟悉的印象,對中共政權及兩岸關係將造成深遠影響,接續上週對二十大之初探,本日座談會將分成「中共二十大焦點觀察」及「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兩項議題作深入解析。
「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場次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
中共二十大深受全球矚目,習近平上週政治報告強調安全及鬥爭,改革開放已非重點,將走回計畫經濟老路;打破各項慣例及潛規則,另強勢主導人事及政策走向將將逐漸發酵,預計明年三月兩會後將有進一步清洗行動。共同富裕已非口號而係政策,所謂「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新經濟將科技及金融等私人企業重新清洗,完全納入中共整合的資產負債表。
二十大未指定或培養接班人,亦即習最少再做兩任十年,陷入普丁獨裁者陷阱。新經濟政策將針對私人財富進行動態清零,預期造成社會動盪,進入黑暗期。對外關係方面,美國於會前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將運用所有可用政策工具與中國進行制度跟價值鬥爭,前景不容樂觀。
雖武統台灣非習近平優先選項,但習非理性,兩岸關係已成國際議題,國內如有人仍寄望中共善意,主張避免刺激中共,不啻是活在江胡時代的平行時空。中共人事實在難以預測,二十大以前國內專家對李克強及汪洋仍不離不棄,可見一般。
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中國共產黨20大與今後的兩岸關係」
二十大後中共背離鄧小平路綫,放棄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改革開放與四項基本原則為基本點,而以實現强國夢爲中心,並以民族主義與個人崇拜為基本點,預期二十大以後黨内的路綫鬥爭仍將繼續。
二十大人事乃歷年來保密最嚴密者,新人事佈局以閩江新軍、之江新軍、浦江新軍、及新西北軍所組成的新權力平衡,常委名單排在前面的李強、蔡奇及丁薛祥等並非政治明星,口才欠佳,學歷也低,分別來自財經學校、福建師範及機械學院,無人是名校畢業,全係習親信,用人唯親,政績不重要。
個人認為中共已進入武統台灣階段,決策更不透明,變成習一人的戰爭,過去因動機不強、能力不足、及後果嚴重等因素不復存在,由習一人作決策,兩岸如羊狼,羊如為避免狼來吃而談判,無異頭腦有問題。
胡錦濤不尋常離場,在座其他人根本不回頭關切,可見絕非健康問題。胡交棒習時深知習之能耐,可能對將兩個確立載入黨章有不同意見,屆時如不贊成或棄權,恐造成尷尬難看局面,故事先將其請出去。在場只有胡可以反對,故習怕其史上留名,今後黨內矛盾及民間矛盾將進一步激化。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習近平新內閣:政治過硬、武嚇台灣、經濟放軟」
習近平人馬全面掌握中共黨政軍大權,其中被視為新任「國務總理」的政治局常委李強為強硬派,新任軍委副主席的何衛東曾任攻台主力的東部戰區司令員,這都被視為落實習近平意志並可能對台強硬的訊號。習完全掌握黨政軍,政治上過硬,透露其內心不安,都沒有其他派系及女性點綴,李強排名前面,將可能擔任總理,其他常委均係政治官僚,重政治輕經濟。
軍委會的人事安排乃協助習近平軍隊維穩並替習近平的武統台灣背書,六位軍職委員有三人為新任命,軍種分布為五位陸軍、一位海軍,兵科與專長屬性則為3位作戰軍官、2位政工軍官、1位科技軍官。由此一布局觀察,掌握陸軍為掌握槍桿子的基礎、政工軍官則強化共軍對習近平路線、何衛東的出線則是替習近平的武統台灣說背書。
台灣問題並未危及習穩固其權力,中共犯台與否仍取決於台灣本身實力,故台灣要充實戰力,落實防衛力量。中共料將續對台進行軍事威懾,明年兩會前不致輕舉妄動,動武時機從2023年到2027年都有人提到。下月15日聯合國將正式宣布全球人口破80億,對能源等資源需求大,中國人口眾多,對其經濟發展形成極大挑戰,其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可能在明年兩會後鬆綁。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中共二十大前的中美晶片戰與台灣重要性」
本人願以峰迴路轉來形容與上週評論的反差。胡錦濤遭架走,整排由其提拔的高層不為所動,胡當年完全交棒,卻落得習如此對待,顯示中共高層運作如此無情無義,亦顯示習故意釋放訊息,如同金正恩當年對待其姑丈一般。中共高官噤若寒蟬,各人明哲保身,作壁上觀,沒人敢講真話,未來誤判可能性高,香港問題證明,未來犯台也不意外,因均是習一人決策。
人事安排顯示團派遭殲滅,上週座談會分析習政治報告時間縮短,表示未能掌控全局,顯示吾人過於天真,習昨天閉幕典禮上不咳嗽也不喝水地掌控全局。李克強及汪洋遭貶抑,王滬寧降級為中央委員,上週習故意示弱,引蛇出動,俟團派私下運作時一舉殲,也可能團派自願退出權力中樞。
高層人事安排顯示以習為尊,抱團取暖,劉結一遭罷顯示習對其工作不滿,對台動武機會增大,中共武力犯台與否與民進黨政策無關,實乃中共內部及國際環境問題,國內反對人士應該思考團結以對。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洪耀南:「中共二十大會議觀察分析」
李克強打臉習近平宣稱六億人年收入不到一千人民幣、主張第三經濟及集結十萬人大會等作為都未能保全職位,顯示中共大會都是鬥爭,胡春華未進入政治局常委,適用先前所稱「能上能下」例子。
十九大黨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領導核心』內容在二十大修正成沒有帶總書記頭銜之『習近平中共黨中央的核心、全黨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升級為『指導地位』,因此習近平等於黨中央等於中國共產黨,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於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思想等於馬克思主義,從此以後習近平掌控一切。
中共面對政治上毛澤東陷阱、經濟上中等收入陷阱、及國際關係的修昔底德陷阱等三大陷阱,加上疫情、烏俄戰爭、及通膨都還沒有塵埃落定,使局勢更加複雜。如果毛澤東是打左轉燈向左轉,鄧小平是打左轉燈向右轉(政左經右),那習近平是開警示燈向左轉。有極左的馬克思主義,也有極右的民族主義(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有雙循環的開放經濟,同時並存動態清零封城,反對霸權主義,又有社會主義強國建構的國際體系等等又左又右的矛盾。
中共向來存在東西、城鄉、及所得三大差距,號稱四億人脫離中等收入陷阱,推出雙循環,全國統一大市場,並由中央控制。一帶一路外循環遭遇各項挑戰,人民幣難以挑戰美元地位,短期美中軍事競爭將進入另一階段。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明居正與談:「從二十大人事看未來政策走向」
二十大人事安排有驚奇但無驚喜,高層官員在國內辨識率低,能下的不只胡春華,還有李克強跟汪洋,扶貧有貢獻的人下台,而蔡奇處理北京低端人口遭非議,但在天子腳下仍然升職,上週研判汪洋合適當總理乃從下往上看,李強出線是從上往下看。可能擔任總理的李強,並不像過去的總理都曾經有過副總理或者是國務院的工作經驗。因為他在這方面略顯薄弱,所以合理的預期應該是在明年的3到4位國務院副總理當中,應該有經濟和財經背景比較雄厚的人選。
幾年來外部的貿易戰以及內部的清零政策,使得中國大陸的經濟大受打擊,研判中共中央會重新鼓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作出有限度的政策調整。但由於美中貿易戰以及不斷升級的制裁行動,中共恐怕必須被迫降低對於外貿的依賴,著重所謂的內循環,但中產階級沒有太多餘力進行消費,從而削減了內循環的力度。另須面對包括就業與失業、房地產、金融危機、糧食問題、共同富裕問題、地方財政等等問題。
中共明白沒有實力與美國進行硬碰硬的競爭,雙方雖然在貿易、金融、科技、軍事、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對抗,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的關係應該會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雖不放棄武統,但短期內進行並不可能,除非誤判,俄烏戰爭顯示美中俄誤判持彼此釋出訊號。習大一統可能陷入集體思考陷阱。中共文宣東昇西降,可能強化其誤判,將來內政外交問題多,黨內必出新的反習聲浪。
「國際與兩岸關係新常態」場次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
中共集體領導,未來國際關係將以霸道方式實現單邊主義,外交上更無視國際法規範,則軍事上續將挑戰現狀數造新常態。今後習料將加強對內控管,王毅升任外辦主任,錢剛將接外長,張又及俠及何慰東擔任軍委副主席,顯示反制外部勢力優先對台政策,另將強化對美鬥爭。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美中關係新常態」
習近平開幕政治報告雖未明提俄烏戰爭及美國,而以單邊主義等用詞批判,國際社會將發展成美中兩大集團,形成民主與獨裁的戰爭,很難緩和,美國最近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共定位為挑戰者。美中在國際安全的基調、基礎不同,兩國有共識是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或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中方強調的途徑「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而非以美國為領導的國際秩序。中國媒體對美國形容四輪傳動,及,美日雙邊安保、澳英美三邊聯盟、四方對話及五眼聯盟。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難以在印太地區獲得實質的援助。
台灣半導體變成台灣利器,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制約中國對台軍事選項,1996年及2022年對台軍事恫嚇,習首次提到「供應鍊概念的國家安全」,美國將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等科技制裁。
中國長期以來擔心美國在台海危機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相信美國在台海危機介入有高度可能性。美國對中國要創設「新常態」,反對改變台海現狀,另方面也少有主動破解之道。在台海「新常態」之下,台灣要承受較大的責任與壓力,只能期待美國扮演有效嚇阻、支援的角色。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中共對台政策新常態」
二十大後對台人事布局顯示由習近平、王滬寧、及王毅三巨頭領導,其他人事將於明年三月兩會後明朗化,政治報告涉台內容由十七大千字以上到二十大不到六百,但力道最強。對台新常態乃將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跟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牢牢掌握主動權。未強調一國兩制並非不執行,不可能放棄92共識。王毅接外辦主任,處理對台政策,一定積極對台戰略部署;王滬寧負責對台戰略設計,不可能停流於口號,一定會落實,我必須審慎看待。
習近平任期一定不只到2027年而是2032年,習解決台灣問題期限預設是五年或十年,目前反對外部勢力介入,並強調武力準備,才可以武逼談逼和,未必於今後五年之內達成武統,但一定要取得某些進程,民主協商很可能是選項之一,我面臨北京目標清楚定位,當思如何因應。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兩岸關係新常態」
習口頭報告內容比書面更重要,對台政策總體方略除續對台同胞關愛,反對外部勢力,故未來幾年兩反(外部勢力及台獨)大於促統。王滬寧將接政協主席,必推出新的對台政策論述,王毅對台將更有決策權,其對美日台均有經驗,符合習的政策路線。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必須離職,由外交部齊玉(與王毅有同事經驗)及常務副部長劉海新出任均有可能,渠等長期在國安工作,如劉擔任國台辦,將來是否會結合國安勢力成為對台工作執行重心,必將更為強硬。
由前福建軍區的張又俠及東區司令何衛東擔任軍委副主席,加上王毅,未來中共兩岸政策將更為強硬。今後國台辦將著重扮演執行者角色,而較少政策規劃,因台海已國際化。決策不確定情形增多,國民黨如何跟北京交往更具挑戰。習權力穩固下是否於2027前犯台,或因尋求第四任連任而犯台,有待觀察,雖習定於一尊,如其領導權不穩定有可能躁進。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對未來兩岸關係新常態的評估」
二十大召開過程中,外有四通橋掛標語、內有胡錦濤被架離,四通橋標語代表中國人民真正心聲,其效應正擴散之中,在國際上轉成新復國運動,將來可能會有新五四運動;而胡可能對中央委員名單有意見,想看栗習文件遭拒,犯了維護黨中央團結大忌。20大人事特徵乃習布局延任十年的安排,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的秘書化,常委變成習的辦事員等新變化,習近平變成「習始皇」,感染「普丁病」的機會增加,推翻中共集體領導智慧,難怪中國網友稱:一個人狂妄,14億人陪葬,也顯示台海爆發危機的機率提高。
中共20大人事年齡結構說明習近平布局留任十年,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齡是65.2歲,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為64歲,年齡結構分布「50後」與「60後」的委員分別為21人和3人(分別為57、58、58歲)。十八大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為61.16歲,「40後」與「50後」委員分別為11人和12人,為了習連任,不但犧牲「60後」一整代的接班人,甚至「70後」也被犧牲。
王滬寧犧牲原則擔任三朝國師,將翻新對台政策路線,強化實踐台獨有害論述,要求台企選邊,一方面關愛台胞交流,另方面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實現對台三反:台獨(DPP)、分裂(KMT)、反干涉(US Japan G7及EU),故未來兩岸交流很難正式展開,即使KMT2024掌權也無法改變。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解放軍對台新常態」
習無主動採取軍事手段,馬上犯台意圖,遏制台獨首度放在反對外部勢力之後,俄烏戰爭的經驗也讓習更加猶豫,和統或武統乃中央戰略,牽涉全國黨政軍,必須進行各項軍事方面的動員,2027係要達到建軍要求並非武力犯台。中共深諳和平跟武力乃並用的辯證原則,未來會加大軍事力道,建立軍事新常態,會在爆發戰爭臨界點前停止,因現階段乃「遏制」外部勢力跟「反對」台獨,但爆發非意圖性衝突可能性增加。
習近平曾講過建軍分2020年、2035年、及本世紀中葉等三階段,現在要求加速建軍戰略要求,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要件,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早年從連長到團長階段參與中越戰爭,具戰術層級作戰經驗,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意味習旨在加速建軍而非對外用兵,因發動戰爭須全面精神動員,需要有政治作戰經驗者,而張與另一副主席何衛東均未具政戰背景。
我必須避免陷入「決策困境」,國軍備戰乃最好方式,將來必須建構不對稱作戰及城鎮戰能力,除維持先進的基本戰力外,更需要實踐民防而非民兵,思考如何將熱心民眾納入後備部隊。首應強化民防,戰時遭受攻擊後能迅速恢復民生設施。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與談:
習近平堅持新時代思想價值,205位中央委員中無經濟學者專家,全是黨政人員,美中競爭將由鬥爭直到戰爭,美中議程都設定準備戰爭,我政府須避免因強調戰爭而造成的社會不安,但仍須有心理準備。
董事長田弘茂結論:
中共「二十大」及「一中全會」出現一些重大偏離常識研判的結果,可謂中共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最重要的會議,否定改革開放路線,傾向毛澤東思想左傾路線。未來的高層權力結構在昨天的「一中全會」後已完全拍板定案,建立習近平式獨裁,往蘇聯史達林極權體制方向前進,經由領導人政治報告,黨章修改,及決議等形式,已經確定未來重要政策走向,以及指導政策的思想路線,在權力金字塔頂層只有習近平。
為何「二十大」召開的結果會是基本上反映習近平的個人行事風格與思想方向?至少有下列五個主要的因素:
- 習近平第二任期內幾乎完全掌握武力及強制力;
- 透過中組部及黨校系統,掌握中共組織部門及相關人事任免權;
- 掌控中央政法及公安系統;
- 控制以中宣部為主的言論、思想及宣傳機器;及
- 將內外重大政策集中在若干功能性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或小組,完全由習做主。
由高層權力人事結構和路線/政策可看出,基本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及集體領導體制運作方式,「二十大」之後幾乎算是初步告一段落,接下來是名正言順的獨裁極權政治及左傾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方針。中國將延續年來陸續已出現的變化,繼續深化,不排除出現所謂毛澤東極左路線的新時代版本。各領域都有忠心部屬,專業及能力成為次要,決策者歷練不足,將來能否完成其歷史任務,值得觀察。
下列重要人事值得進一步觀察:軍委副主席張又俠除越南作戰經驗外,據說與習有兩代交情,為何70幾歲還要留下來,是否因習對軍隊尚未完全把握?而公安系統及政法委系統方面,福建幫的公安部長王小洪將進入中央書記處及政法高層,掌握刀把子。
另外中央黨校常務副書記李書磊的動向也值得觀察。今後所有的重大內外政策方向,應該不會有立即轉彎的餘地。習將轉向處理棘手內部問題,包括因清零導致的經濟衰退及失業、房地產泡沫化對金融體系衝擊、國債及地方債急速攀升,及正在形成的社會動盪。
美中台關係方面,個人贊成明居正教授使用鬥而不破形容,希望如此,然而黑天鵝有時候會無預期飛進來,擦槍走火不能排除,緊張時刻提高警覺,加強自我防衛意識。在美中摩擦方面,新人事結構下王歧山及楊潔篪將離職,難以再扮演可與美國溝通的角色,目前尚後繼無人,必須重新佈署人脈。最後俄烏戰爭目前僵持不下,冬天來臨後歐盟經濟是否因能源短缺陷入高度困境,將是內部團結一大挑戰。普丁旁邊的重要幕僚或許也不希望對立繼續下去,雙方勢必要思考談和的可能。普丁是否動用戰術性核武,美國是否會進行斬首行動,也是國際社會所關切。
最後全球通膨、供應鍊斷裂、能源及糧食供需失衡,及科技脫鉤問題等,將對國際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台灣難以置身度外。
台灣智庫董立文諮詢委員引言情形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教授引言情形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林正義研究員引言情形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馬振坤教授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郭育仁執行長主持會議情形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習明居正教授與談情形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宋學文教授與談情形
學者合照情形
座談會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閉幕致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