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研究院與國立中山大學亞太區域研究所共同主辦,陳啟川文教基金會協辦,於本(2)月24日(星期五)上午假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俄烏戰爭週年:兩岸與國際大變局」座談會,分成「國際變局」及「兩岸變局」兩場次,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就各項議題研析。座談會共吸引近百位各界人士現場及線上參與,成果豐碩,結果圓滿。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致詞:
一、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上(2022)年2月24日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由對烏東地區發動「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s),衝突迅速升級為全面戰爭,係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軍事對抗。戰事屆滿週年,聯合國秘書長特瑞斯 (Antonio Guterres) 嚴正警告戰事恐進一步升溫,全球將面臨「更大規模戰爭」。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基輔,承諾加碼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俄國總統普丁亦於日前進行國情咨文報告指控西方國家,戰事不但無緩和跡象,反而有升高之虞,為掌握國際及區域情勢最新發展,本院適時舉辦本座談會,盼就俄烏戰爭對兩岸關係及國際情勢的相關議題進行研析。
二、 據聞雙方積極準備可能在近期(3、4月間)進行大規模的實力對抗,美國領導的北約盟國及英國已承諾近期內提供大規模的軍援及資金支持烏克蘭,戰事結果將影響後續和談的可能性,甚至衝擊俄國內部高層政治。最近國際有傳聞美俄高層某些人士持續接觸,密談如何在讓普丁保持顏面情況下結束戰事,王毅目前訪俄,可能向普丁提出政治解決方案,並針對習近平可能四月間訪俄預作安排,如習屆時訪俄可能允諾提供俄國武器及物資,此舉將導致兩國同盟抬面化,屆時美國必定採取全方位制裁,導致全球重組國際安全架構,國際經濟產業鍊將從此改變,也將影響台海安全情勢。
「國際變局場次」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烏俄戰爭的分析與啟示」:
俄烏戰爭促使民主陣營成員減少對中俄看法的分歧,導致民主與獨裁合作的空間降低,但拜登奉行多邊主義 (multilateralism)所建構的民主同盟也面臨各項挑戰,如部分成員國對民主人權及國際秩序的定義與觀點分歧,德國及法國等國因經濟利益與美國採取對俄國不一致的政策,另氣候變遷與疫情防治等議題仍需民主與獨裁國家合作。吾人談及俄烏戰對台灣啟示時,總是過於專注於「不對稱作戰」等軍事戰略層面,須知烏克蘭之所以能以小搏大,不僅軍事策略奏效,其「民主保烏」的國際外交策略也相當成功,澤倫斯基總統將抗俄拉高到民主與威權之爭,塑造基輔是「世界民主的首都」的形象,台灣在國際政治及外交方面應思考如何從俄烏戰爭中獲得啟示。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俄烏軍事態勢」:
俄國侵烏克蘭的基本戰略是假旗行動,栽贓嫁禍行動的展現,亦即藉演習演變成實際侵略,作戰思維採取「震撼與威懾」(shock and awake)的戰略心理戰,以打擊敵人的抵抗意志,因過度樂觀導致挫敗。烏克蘭則以弱擊強,採取側面攻擊,切斷俄軍補給線的策略,長期消耗俄軍,同時也累積西方軍援,可能在春季進行反攻,取得重要戰果。俄烏戰爭不但對國際情勢造成莫大衝擊,也對將於2024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造成潛在影響。民主陣營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雖不斷升級,但演變核戰的可能性不高。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美中戰略對抗」:
延續經年的俄烏戰爭,除引發歐洲安全與國際局勢動盪,削弱拜登印太戰略的部署外,也導致俄國愈加依賴中國,因而協助中國牽制日本及美國等,對區域安全帶來更大的挑戰。俄烏戰爭導致台灣安全議題受到更多的國際支持力量,但不管戰爭結局如何,北京絕對不會因此放棄對台動武的政策,但可能會調整進行形式及實質內容。如戰爭發展對俄國有利,普丁必定重建軍隊,除繼續對北約威脅外,也鼓勵北京對台冒險動武,拜登政府警覺到美國必須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烏克蘭戰事牽動兩岸情勢發展之研析」:
中國及俄羅斯兩國在俄烏衝突中「無上限」的戰略合作關係,對國際社會造成三項衝擊,首先是促成歐洲國家及美國改變對「安全威脅」的認知,導致歐洲與印太區域的戰略相互依賴,並日益深化;其次為破壞後冷戰的國際和平秩序,挑戰「不使用核子武器」、「不透過戰爭擴張領土」、及「不殺害或攻擊平民」等普世價值,引發國際社會普遍之威脅認知與生存焦慮;最後促使各國是重新確認與理解美國的確為區域國家以外平衡者之角色,有更強烈的動機配合美國的全球佈局與戰略,例如菲律賓同意讓美國未來使用境內的四個軍事基地。
與談人:立法委員 劉世芳
中國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後仍不改其對台強硬立場,除其領導階層不斷發表恫嚇性談話外,並持續對台進行軍演,軍機與軍艦不斷越過海峽中線示威。面對中國持續軍事擴張,片面改變區域現狀,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機制,與包含北約在內的民主陣營對話,確保台灣民主體制及促進經濟發展,使台灣之「不統」成為區域穩定的要素之一。民進黨政府除於上年延長兵役役期外,更加強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關係。和平並非委屈求全,台灣必須自助人助,更盼西太平洋各民主國家能夠堅持自由民主,團結一致維護國際主流價值。
「國際變局場次」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美中於台海周邊軍事態勢」:
解放軍2022年對台軍演係透過「四海連動」的戰術,展現對台「類封鎖」的戰略,除對台軍事演習朝向「常態化」外,解放鈞部隊更是多次出現在台灣花東外海,試圖傳達其火力與兵力投射力量除可打擊並封鎖我東海岸外,甚至可對從太平洋來馳援的美軍進行拒止,故國軍過去對中共武力犯台的想定需要調整。
檢視俄烏戰爭對當代戰爭理論中戰略與戰術的意涵,雖其展現無人機科技與C4ISR系統運用的重要性,但也凸顯基本的戰略觀卻並未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後勤補給與兵力集中原則依然左右戰場的勝負。借鏡俄烏戰爭,烏克蘭可以透過土地稀釋並分散俄軍投入的龐大兵力的威脅,及時運用來自北約的軍援反擊,但台灣是海島國家,海空封鎖的威脅依然存在,故必須確保制海權,以利可能的外國有效奧援,讓中國在「不打無把握之仗」的思維下,排除武統選項。
國策研究院副執行長王宏仁:「中國外交走向」
中國在國際外交上一向運用「一中原則」以及「主權原則」,前者可在國際上打壓台灣、限縮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後者則是用來面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希望有中國例外主義的空間。二十大後中國外交團隊進行重整,外交思維遵循國家領導人的意志,雖由具外交專業背景的秦剛擔任外長,理應負責執行外交政策,但重大外交事務反倒是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主導。中國外交政策走向為更加左傾化,王毅日前提出國際安全架構即是與西方體制相抗衡,運用民族主義批判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國際霸權作為,其外交攻勢將多元化,透過經濟利誘及網路攻擊達到外交目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中共對台政策」
俄烏戰爭週年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有三項:首先彰顯全球的安全、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議題相互關聯,環環相扣,進一步凸顯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地位及經濟產業鍊的重要性;其次乃國際變局緊密牽動兩岸變局,美國更從全球視野看待台灣;最後乃戰爭讓兩岸政府都體認到本身實力不足,嘗試藉俄烏戰爭的經驗,來補足與調整缺失與。台灣政府、社會與人民已經充分體認保衛國土的能力不足而全力追趕,但中國的政府與人民是否充分認知到其實力不足以侵略台灣,尤其面對於全球民主陣營國家反擊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個人仍然存疑。
不管台灣由哪個政黨執政都不影響中共統一進程,但習近平因俄烏戰爭教訓將採取緩兵之計,重新調整對台政策,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買台灣不如騙台灣,國台辦宋濤上任後陸續釋放與台灣各階層交流的訊息,故經常使用「共同」用詞。中共認定美國為統一台灣的最大阻礙,乃發動對台灣民眾催眠的疑美論。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解放軍於台海的新常態」
中共去年八月報復美國眾議院裴洛西議長訪台所進行的軍演意味原本以灰區行動從事侵擾的預防戰爭階段(preventing war),升級至以威懾行動進行嚇阻的遏制戰爭階段(coercing war)。弔詭的是春節迄今中共中央自對台嚴詞恫嚇減少,同時除回應美國對台友善舉動外,共軍機艦在台灣周邊活動頻率明顯下降,顯示中共原本所宣稱之遏制台獨分裂的急迫性下降,表達軍事手段是針對美台勾連,反對外力干涉的立場。
軍演反獨,統戰促統,反獨意味下降促統意味上升代表兩岸協商可期,中共可能學到如對台更強硬,反將台灣推向國際社會,但是將來兩岸如發生重大事件,對台軍演力道將更為強烈。台灣政府與民眾應發揮「莊敬不強、處變不驚」精神,妥以應對。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與談:「中共對台政策」
國際社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的聲浪日益升高,普丁欲恢復往日俄羅斯榮光,習近平將統一台灣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要務,為渠終身執政奠定基礎。中共對台政策有許多矛盾之處,聲稱兩岸不打仗為何持續軍機擾台;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法理台獨都不可能情況下為何反獨高於促統;雖聲稱台灣由何政黨執政都不影響統一,為何去年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時冷淡以帶,去年地方選舉勝選後,夏立言此行獲得王滬寧的接見;聲稱疫情趨緩仍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由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新加坡外長談兩岸關係,非比尋常,新加坡外長聲明並無「反台獨」字眼,顯示其對台政策不一,工作路線混亂。
郭執行長結論:
俄國退出核武條約,料將奧援北韓核武,預料本年北韓試射飛彈次數將超過上年37次紀錄,料將激起日韓及美國強烈反應,對區域情勢投下變數。中共由俄烏戰爭瞭解到烏克蘭人抵抗意志及國防耐性的重要性,針對年來國際社會給予台灣更大支持,乃加強疑美論統戰,意圖磨損國人抵抗意志。
國內媒體針對本座談會相關報導連結如下:
1. 自由時報:俄國侵烏前車之鑑 學者陳文甲:中國犯台是自取毀滅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46597
2. 自由時報:美不出兵烏克蘭 學者:台灣反而更安全
座談會活動看板
與會貴賓報到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致詞歡迎與會貴賓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主持座談會情形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引言情形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劉世芳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結論致詞情形
田院長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林穎佑助理教授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王宏仁副執行長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董立文諮詢委員引言情形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馬振坤教授引言情形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范世平教授與談情形
第二場次學者合照情形
本院郭育仁執行長接受記者專訪情形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蘇紫雲所長接受記者專訪情形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
主持人: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致詞:
一、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上(2022)年2月24日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由對烏東地區發動「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s),衝突迅速升級為全面戰爭,係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軍事對抗。戰事屆滿週年,聯合國秘書長特瑞斯 (Antonio Guterres) 嚴正警告戰事恐進一步升溫,全球將面臨「更大規模戰爭」。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基輔,承諾加碼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俄國總統普丁亦於日前進行國情咨文報告指控西方國家,戰事不但無緩和跡象,反而有升高之虞,為掌握國際及區域情勢最新發展,本院適時舉辦本座談會,盼就俄烏戰爭對兩岸關係及國際情勢的相關議題進行研析。
二、 據聞雙方積極準備可能在近期(3、4月間)進行大規模的實力對抗,美國領導的北約盟國及英國已承諾近期內提供大規模的軍援及資金支持烏克蘭,戰事結果將影響後續和談的可能性,甚至衝擊俄國內部高層政治。最近國際有傳聞美俄高層某些人士持續接觸,密談如何在讓普丁保持顏面情況下結束戰事,王毅目前訪俄,可能向普丁提出政治解決方案,並針對習近平可能四月間訪俄預作安排,如習屆時訪俄可能允諾提供俄國武器及物資,此舉將導致兩國同盟抬面化,屆時美國必定採取全方位制裁,導致全球重組國際安全架構,國際經濟產業鍊將從此改變,也將影響台海安全情勢。
「國際變局場次」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烏俄戰爭的分析與啟示」:
俄烏戰爭促使民主陣營成員減少對中俄看法的分歧,導致民主與獨裁合作的空間降低,但拜登奉行多邊主義 (multilateralism)所建構的民主同盟也面臨各項挑戰,如部分成員國對民主人權及國際秩序的定義與觀點分歧,德國及法國等國因經濟利益與美國採取對俄國不一致的政策,另氣候變遷與疫情防治等議題仍需民主與獨裁國家合作。吾人談及俄烏戰對台灣啟示時,總是過於專注於「不對稱作戰」等軍事戰略層面,須知烏克蘭之所以能以小搏大,不僅軍事策略奏效,其「民主保烏」的國際外交策略也相當成功,澤倫斯基總統將抗俄拉高到民主與威權之爭,塑造基輔是「世界民主的首都」的形象,台灣在國際政治及外交方面應思考如何從俄烏戰爭中獲得啟示。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俄烏軍事態勢」:
俄國侵烏克蘭的基本戰略是假旗行動,栽贓嫁禍行動的展現,亦即藉演習演變成實際侵略,作戰思維採取「震撼與威懾」(shock and awake)的戰略心理戰,以打擊敵人的抵抗意志,因過度樂觀導致挫敗。烏克蘭則以弱擊強,採取側面攻擊,切斷俄軍補給線的策略,長期消耗俄軍,同時也累積西方軍援,可能在春季進行反攻,取得重要戰果。俄烏戰爭不但對國際情勢造成莫大衝擊,也對將於2024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造成潛在影響。民主陣營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雖不斷升級,但演變核戰的可能性不高。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美中戰略對抗」:
延續經年的俄烏戰爭,除引發歐洲安全與國際局勢動盪,削弱拜登印太戰略的部署外,也導致俄國愈加依賴中國,因而協助中國牽制日本及美國等,對區域安全帶來更大的挑戰。俄烏戰爭導致台灣安全議題受到更多的國際支持力量,但不管戰爭結局如何,北京絕對不會因此放棄對台動武的政策,但可能會調整進行形式及實質內容。如戰爭發展對俄國有利,普丁必定重建軍隊,除繼續對北約威脅外,也鼓勵北京對台冒險動武,拜登政府警覺到美國必須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烏克蘭戰事牽動兩岸情勢發展之研析」:
中國及俄羅斯兩國在俄烏衝突中「無上限」的戰略合作關係,對國際社會造成三項衝擊,首先是促成歐洲國家及美國改變對「安全威脅」的認知,導致歐洲與印太區域的戰略相互依賴,並日益深化;其次為破壞後冷戰的國際和平秩序,挑戰「不使用核子武器」、「不透過戰爭擴張領土」、及「不殺害或攻擊平民」等普世價值,引發國際社會普遍之威脅認知與生存焦慮;最後促使各國是重新確認與理解美國的確為區域國家以外平衡者之角色,有更強烈的動機配合美國的全球佈局與戰略,例如菲律賓同意讓美國未來使用境內的四個軍事基地。
與談人:立法委員 劉世芳
中國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後仍不改其對台強硬立場,除其領導階層不斷發表恫嚇性談話外,並持續對台進行軍演,軍機與軍艦不斷越過海峽中線示威。面對中國持續軍事擴張,片面改變區域現狀,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機制,與包含北約在內的民主陣營對話,確保台灣民主體制及促進經濟發展,使台灣之「不統」成為區域穩定的要素之一。民進黨政府除於上年延長兵役役期外,更加強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關係。和平並非委屈求全,台灣必須自助人助,更盼西太平洋各民主國家能夠堅持自由民主,團結一致維護國際主流價值。
「國際變局場次」主持人: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美中於台海周邊軍事態勢」:
解放軍2022年對台軍演係透過「四海連動」的戰術,展現對台「類封鎖」的戰略,除對台軍事演習朝向「常態化」外,解放鈞部隊更是多次出現在台灣花東外海,試圖傳達其火力與兵力投射力量除可打擊並封鎖我東海岸外,甚至可對從太平洋來馳援的美軍進行拒止,故國軍過去對中共武力犯台的想定需要調整。
檢視俄烏戰爭對當代戰爭理論中戰略與戰術的意涵,雖其展現無人機科技與C4ISR系統運用的重要性,但也凸顯基本的戰略觀卻並未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後勤補給與兵力集中原則依然左右戰場的勝負。借鏡俄烏戰爭,烏克蘭可以透過土地稀釋並分散俄軍投入的龐大兵力的威脅,及時運用來自北約的軍援反擊,但台灣是海島國家,海空封鎖的威脅依然存在,故必須確保制海權,以利可能的外國有效奧援,讓中國在「不打無把握之仗」的思維下,排除武統選項。
國策研究院副執行長王宏仁:「中國外交走向」
中國在國際外交上一向運用「一中原則」以及「主權原則」,前者可在國際上打壓台灣、限縮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後者則是用來面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希望有中國例外主義的空間。二十大後中國外交團隊進行重整,外交思維遵循國家領導人的意志,雖由具外交專業背景的秦剛擔任外長,理應負責執行外交政策,但重大外交事務反倒是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主導。中國外交政策走向為更加左傾化,王毅日前提出國際安全架構即是與西方體制相抗衡,運用民族主義批判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國際霸權作為,其外交攻勢將多元化,透過經濟利誘及網路攻擊達到外交目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中共對台政策」
俄烏戰爭週年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有三項:首先彰顯全球的安全、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議題相互關聯,環環相扣,進一步凸顯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地位及經濟產業鍊的重要性;其次乃國際變局緊密牽動兩岸變局,美國更從全球視野看待台灣;最後乃戰爭讓兩岸政府都體認到本身實力不足,嘗試藉俄烏戰爭的經驗,來補足與調整缺失與。台灣政府、社會與人民已經充分體認保衛國土的能力不足而全力追趕,但中國的政府與人民是否充分認知到其實力不足以侵略台灣,尤其面對於全球民主陣營國家反擊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個人仍然存疑。
不管台灣由哪個政黨執政都不影響中共統一進程,但習近平因俄烏戰爭教訓將採取緩兵之計,重新調整對台政策,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買台灣不如騙台灣,國台辦宋濤上任後陸續釋放與台灣各階層交流的訊息,故經常使用「共同」用詞。中共認定美國為統一台灣的最大阻礙,乃發動對台灣民眾催眠的疑美論。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解放軍於台海的新常態」
中共去年八月報復美國眾議院裴洛西議長訪台所進行的軍演意味原本以灰區行動從事侵擾的預防戰爭階段(preventing war),升級至以威懾行動進行嚇阻的遏制戰爭階段(coercing war)。弔詭的是春節迄今中共中央自對台嚴詞恫嚇減少,同時除回應美國對台友善舉動外,共軍機艦在台灣周邊活動頻率明顯下降,顯示中共原本所宣稱之遏制台獨分裂的急迫性下降,表達軍事手段是針對美台勾連,反對外力干涉的立場。
軍演反獨,統戰促統,反獨意味下降促統意味上升代表兩岸協商可期,中共可能學到如對台更強硬,反將台灣推向國際社會,但是將來兩岸如發生重大事件,對台軍演力道將更為強烈。台灣政府與民眾應發揮「莊敬不強、處變不驚」精神,妥以應對。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與談:「中共對台政策」
國際社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的聲浪日益升高,普丁欲恢復往日俄羅斯榮光,習近平將統一台灣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要務,為渠終身執政奠定基礎。中共對台政策有許多矛盾之處,聲稱兩岸不打仗為何持續軍機擾台;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法理台獨都不可能情況下為何反獨高於促統;雖聲稱台灣由何政黨執政都不影響統一,為何去年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時冷淡以帶,去年地方選舉勝選後,夏立言此行獲得王滬寧的接見;聲稱疫情趨緩仍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由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新加坡外長談兩岸關係,非比尋常,新加坡外長聲明並無「反台獨」字眼,顯示其對台政策不一,工作路線混亂。
郭執行長結論:
俄國退出核武條約,料將奧援北韓核武,預料本年北韓試射飛彈次數將超過上年37次紀錄,料將激起日韓及美國強烈反應,對區域情勢投下變數。中共由俄烏戰爭瞭解到烏克蘭人抵抗意志及國防耐性的重要性,針對年來國際社會給予台灣更大支持,乃加強疑美論統戰,意圖磨損國人抵抗意志。
國內媒體針對本座談會相關報導連結如下:
1. 自由時報:俄國侵烏前車之鑑 學者陳文甲:中國犯台是自取毀滅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46597
2. 自由時報:美不出兵烏克蘭 學者:台灣反而更安全
座談會活動看板
與會貴賓報到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致詞歡迎與會貴賓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主持座談會情形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引言情形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引言情形
立法委員劉世芳與談情形
國策研究院田弘茂院長結論致詞情形
田院長與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林穎佑助理教授引言情形
國策研究院王宏仁副執行長引言情形
台灣智庫董立文諮詢委員引言情形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馬振坤教授引言情形
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范世平教授與談情形
第二場次學者合照情形
本院郭育仁執行長接受記者專訪情形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蘇紫雲所長接受記者專訪情形
座談會會場之一
座談會會場之二